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利用投影技术,针对功能磁共振时间序列图像,介绍了一种新的自动图像配准方法。该方法将序列图像二值化后沿着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向量元素的位置和大小,快速地计算出图像的旋转、平移运动的变化参数。仿真实验和实际的功能磁共振应用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长直螺线管中变化的磁场是产生涡旋电场的源,涡旋电场也将反作用于磁场.在一般情况下,磁场的分布不是均匀的。文中指出了一般教材中假定磁场均匀分布的条件,推导出了一般情况下的磁场分布曲线,并进一步讨论了交变电磁场用频率及导休时磁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针对(Co0.35Fe0.65)99O1薄膜,研究了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其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循环热处理可以改善高磁矩(Co0.35Fe0.65)99O1薄膜磁性能,在450°C几个快速循环热处理后,沉积薄膜的矫顽力从105下降到3Oe,电阻率下降到70%,a-Fe(Co)相晶粒尺寸可以减小到15~35nm,该处理方法较以往的热处理更能改善软磁薄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用有限元法解决三维涡流场问题时电磁位对的优选问题,分析了其适应情况和优缺点.对目前基于有限元法的三维涡流场数值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低导引场无波荡器自由电子激光进行了非线性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这种自由电子激光工作在毫米波段时,电子束在纵向及横向均有净动能交给信号波,具有很高的互作用效率(32%);而且,腔体长度较短,腔体直径较大,易于加工制作。  相似文献   
36.
量子阱半导体器件是一种基于量子电子学原理的新型光电子器件。它具有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并且由于它能够与逻辑电路元件混合集成,在解决高复杂度集成电路的高速互连方面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基于这一原理实现的光调制器和开关等光电子器件,可以制成波导,也可制成二堆并行阵列器件。目前,光逻辑和存贮器件阵列的集成规模已达2048个单元,其中所有的单元都可利用自由空间光(free-space optics)进行外部访问。本文概述了量子阱半导体器件的运行机理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7.
提出一种计算掺杂半导体中孤立杂质能级的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密度函数理论基础之上。在应用时只需考虑杂质原子所在处的电子密度状态,对所研究对象的对称性没有特别的要求。在低掺杂浓度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降低回旋脉塞中直流磁场的角度出发,利用线性伏拉索夫——麦克斯韦方程组,对通过静态复合周期磁场的弱相对论电子注与缓变圆波导中沿纵向作任意缓变的TE_(mn)模式之间的互作用机理,在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导出了色散方程并作了数值计算。分析和计算表明,由于采用了静态复合周期磁场,其电子注与波互作用的不稳定性产生在电子回旋共振条件下,从而可以在不同的电子回旋空间谐波上工作而大大地降低直流磁场。  相似文献   
39.
本文证明了平均自旋和磁物同向,提出了恢复镜象对称的两个方案,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它们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对CP联合反演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40.
Nearly every epidemiologic study of residential magnetic fields and childhood leukemia has exhibit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Nonetheless, because these studies suffer from various methodologic limitations and there is no known plau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 it remains uncertain as to how much, if any, of these associations are causal. Furthermore, because the observed associations are small and involve only the highest and most infrequent levels of exposu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ublic health impact of an effect would be small. We present some formal analyses of the impact of power-frequency residential magnetic-field exposure (as measured by attributable fractions), accounting for our uncertainties about study biases as well as uncertainties about exposure distribution. These analyses support the idea that the public health impact of residential fields is likely to be limited, but both no impact and a substantial impact remain possibilities in light of the available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