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70篇
民族学   2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454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6 毫秒
271.
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以房屋普查数据为震害影响因子的震害预测方法.以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高度、建设年代、用途、现状质量等几个简单参数对城市、建筑物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工作.根据震害因子的选取及网络对样本的训练效果建立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此模型对震害实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此模型的实用性.利用房屋普查数据进行震害预测工作为研究快速震害预测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72.
全宗指南是介绍全宗档案的一种重要参考资料,是全面了解立档单位馆藏档案的有效工具.本文通过编写安徽工学院全宗指南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全宗指南的编写方法,为合并高校档案实行全宗管理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273.
衡水市地裂缝穿越民房,致使建筑物破损,穿过农田使农田毁坏,影响人民生活、厂矿生产和安全.分析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将有助于对地裂缝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4.
浅谈地震次生灾害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次生灾害对城市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是极为严重的 ,有时甚至超过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损失。因此 ,充分认识和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对城市的冲击和影响 ,对防御和减轻城市灾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5.
米禁是一项重要的赈务辅助措施。清、民国时期十分盛行。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赈灾救灾不无裨益,另一方面有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负面作用较大。同时部分人反思米禁,形成了以经济方式救荒的思想,受历史环境的局限,这一先进的救荒思想很少付于实践。  相似文献   
276.
该文指出,灾害是人类与自然界系统关系失调的结果。在工业时代,人类生产迅速发展,破坏了这个系统最敏感部分之间的和谐结构。环境与资源危机促使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发生变革。人类必将在21世纪依靠几千年积累的文化成果,成功地建立人类与自然界新的和谐,并使灾害从高峰迅速回落。  相似文献   
277.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宋朝是一个唯独没有发生全国范围农民起义的朝代。比之历朝历代,特别是经过唐末五代乱世之后建立的宋朝,社会阶级矛盾仍旧非常尖锐。然而,宋朝统治者为了长治久安,在革除唐末五代种种弊端和积极发展经济文化的同时,把救荒之政作为治国安民的首要,并采取了诸如:募饥民、流民隶军籍、宽减饥民"强盗"死罪,募富民出钱粟,赈济、赈贷和赈粜灾民的"劝分"制,以及核查赈灾户口调查登记的抄劄制等救荒政策和措施。这些救荒之举措始终贯穿着"摧抑兼并"、抑制豪强的思想和方针,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其结果就是宋代的救荒政策在中国古代史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达到了防止农民于饥荒之时作乱或起义暨巩固其既有的统治秩序的目的,从而消弭了形成全国规模民变的可能性,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农民战争的条件。  相似文献   
278.
Much of the post-disaster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vulnerability of affected populations and deleterious effects of such events on mental health, living conditions and employment. Little scholarly consideration has been given to investigating the resourceful activities of everyday living that occupants of disaster-ridden locations use to strengthen coping and aid recovery.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research conducted after the Christchurch 2010–2011 earthquakes aimed at capturing how people have used crafting as a means of connecting with others and aiding recovery. Using participant voices from five focus group and nine individual interviews, findings from this research show how Cantabrians used the activity of crafting to bring people together, generating a form of healing and recovery. Incorporating symbolism, expressions of compassion and restoring broken materials within their crafting helped participants generate strong and positive responses to a traumatic series of events. The benefits of these crafting efforts were realised on both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levels, signalling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vity in disaster response work. While reference to domestic crafting has been largely absent from earlier research on disaster recovery we demonstrate how this medium has been powerful in enabling individuals to forge their own recovery after the 22 February 2011 Christchurch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279.
作为心理谘商专业第三波的叙事治疗模式,是深受后现代思潮以及社会建构理论影响的新兴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通过叙事治疗来开展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不仅可以让青少年从地震及其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中走出来,更可以激发青少年战胜困难、抗震救灾的勇气和斗志,从而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实现持续的心理重建。因此,叙事治疗正逐渐成为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280.
大众传媒主要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参与抗灾救灾。在防灾减灾的过程中完成灾难新闻报道,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从事灾难新闻报道应当具有与救灾相适应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建构,具有相应的防灾减灾策略,才能既客观、公正、真实和全面向公众告知真实的灾情,又强化应对灾难的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在求得防灾减灾实效的过程中提升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