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98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论述了“干什么”的三种意义:询问某人做什么事、某物某行为的作用和某人做某事的动机;同时指出“干什么”常可以用表示原因的“为什么”替换,但如果该原因与主观动机无关,那么就不能用“干什么”。  相似文献   
302.
遵循英语词汇的教学原则,分析英语词汇的重要性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03.
《庄子·内篇》集中反映了庄子的思想和文风。本文试图通过对《庄子·内篇》反问句的形式特征的描述和阐释,分析在具体语境中的反问句的语义,希望能穿透由迷离恍惚的文字所形成的反问句的语义,去了解体验庄子的“言”和“意”,一睹庄子的真实形象和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304.
“振兴东北”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经济的主要战略步骤,在此前提下,锦州经济振兴中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锦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制约因素,在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基础上,提出了锦州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辽宁省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步骤,采取多渠道融资策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改善现有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快区域旅游合作,实现锦州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5.
破产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运行模式从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 ,破产法第一次对当时的全民企业提出了存在还是死亡的设问 ,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然而 ,破产法律制度自确立至今正面功效微弱 ,实施结果与其初衷悖离较远 ,本文在研究破产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剖析了该法在实施中面临的若干现实矛盾 ,提出了解决矛盾的诸多构想 ,旨在完善破产立法 ,推进破产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306.
归纳法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兴衰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西方科学哲学发展演变的全貌。从归纳法的辉煌成功到“休谟问题”的出现,再到逻辑经验主义对归纳法的拯救,最后到波普尔对它的全盘否定,反映出了西方科学哲学从与科学发展的实际紧密相连到裂隙的出现,再到弥合裂隙的努力,最后终于与科学渐行渐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07.
进入21世纪,国际间经贸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培养复合型人才逐渐成为我国高校的主要目标,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包括国际贸易在内的经济类课程成为高校双语教学的首推课程。本文结合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授课实践,指出国际贸易课使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提出实际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应对高校国际贸易课双语教学诸多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08.
已有20余年历史的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尚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成熟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伦理学的出现仍需假以时日,其研究主题至少涉及10大方面: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自然价值、自然权利、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思想、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等。在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造、研究与教育、支持与自立等方面,中国环境伦理学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相似文献   
309.
问题,是相对于特定的认识主体而言的事物存在着的期待被确定(或被认识)而尚未确定的因素。问题与矛盾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具有不同质的概念。问题具有隶属性,结构性,可变性。问题具有认识导向、集体活动组织中心和判断与评价的功能。根据事物的存在、运动与相互作用的状态,问题可以分为描述性问题,说明性问题和协调性问题。解决问题包括发现与确认问题、分析问题与研究对策和解决问题与运用成果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10.
文章就田野调查数据对现在南京方言中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南京人曾经经常使用的“VP不VP”式日渐式微,“还/阿VP+啊(啦/嗒)”的用法在今天南京人的口语中最为常见,“目前居住地”是影响市民选用哪种反复问句式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