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98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01.
本文基于语用视角,用言语行为做理论基础,以英文电影等为语料,对修辞疑问句的非询问功能现象做了解读与分析。整理出修辞疑问句的语用界定、语用解读。  相似文献   
402.
重读《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发现:它除了通过史料剪裁与话语机制来表达自己的文学史观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细部处理得非常好。史料充实,史识史见切中肯綮。同时,它又是一部充满矛盾与困惑的著作,究其原因,这是一部充满问题意识的作品,具有某种开放式、召唤式结构,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还引领作者去思考现代文学史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403.
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性时空交错的复杂背景中,原本存在的事件与风险性危机叠加在一起,使中国政党面临诸多的问题域。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政党现代性的再造与提升,对于中国政党来说,既要增强自觉意识,实现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效结合,又要从"结构性"、"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正确把握政党的功能,认清时代主题的切换,实现话语叙事的调整与改变。  相似文献   
404.
邓小平科学解答了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民生的问题,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民生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巩固,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它的基本内涵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它的特质就是共同富裕;它既是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又是检验各项工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对于怎样保障和改善社会主义民生,邓小平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把"三农"问题作为基本切入点,把改革作为基本动力,把"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基本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405.
美国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乔纳森认为:教育存在的唯一的合法理由是问题解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用技术解决各类问题。人类主要在特定文化范围内从事特定的经济活动,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具有浓厚的经济和文化色彩,如果从教育体系上进行宏观设计,将传统的教育形式改造为具有问题情境的教育体系,构建"大社会、小学校"的教育平台,在理论上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本文以信息社会为背景,提出了基于问题的教育经济社区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经济社区的内涵,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6.
敬莉 《西北人口》2006,(2):45-48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使三农问题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三农”问题是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制度的因素,而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要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关注农村人口的问题,需要体制创新、需要结构调整、需要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407.
在电视广告教学中,整合传统的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创新"问题+案例"的教学新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思、练为任务,将课堂知识内容设计为不同的问题,并结合精选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以生动形象的案例,清晰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的学习,同时结合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学习的成果,形成学习的链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08.
不同于西方近代基于认识论的美学,海德格尔在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于是,美的本质等经典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认识论语境中的美原本是存在之美,存在之美在本性上关切于在世界之中存在和存在之无.  相似文献   
409.
环境史学的历史批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史学是对20世纪西方史学的继承与发展,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考察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社会与之存在于其中的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演变及其后果.明确的批判态度是其显著征候,尤其对西方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的批判最为集中和猛烈.目前的环境史学正突破始初的道德诉求和伦理色彩,深入到文明发展和环境变迁的动态过程之中,全面探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人类拯救地球家园并自救的探索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综合了新社会学与生态学取向并立足于具体研究的环境史学批判,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10.
李思民先生的新作《问题意识.思维品质.创造精神》是一本思维科学的创新之作。他从理论的高度系统深刻地阐释了问题意识、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三者的内在联系。视角新颖,见解独到。全书贯穿的浓厚的文化气质,更是提升了此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