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514篇
理论方法论   133篇
综合类   2995篇
社会学   136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01.
本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对声乐演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2.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e identity politics of young Japanese designers and artists working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today. It addresse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s: (i) Do young designers and artists aim to produce works with “universal” appeal or strategically make use of “Japaneseness”? (ii) Do they develop new transnational identities or regard themselves as “Japanese”? and (iii) Who do they think has the power to label their works as “Japanese” in the art worlds? For this purpose, I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professional designers and artists who have migrated from Japan to London, New York, or Par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designers and artists who were interviewed indeed aim to produce works with “universal” appeal, while only a few respondents attempt to strategically express “Japaneseness” in their works. However,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make use of “Japaneseness” or not, all respondents regard themselves as “Japanese” without developing new transnational identities. Even so, they do not search for or hold onto Japaneseness; but rather the media, as well as a certain part of the art world, persistently attempt to emphasize “Japaneseness,” due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 world, where whiteness continues to be the “norm.” While designers and artists are increasingly oriented toward creating works with new forms and values through the transnational production system, gatekeepers and legitimators of the art world continue to fabricate “the nation” and reinforce boundaries of national culture.  相似文献   
903.
新时期壁画创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美成 《北方论丛》2000,(4):95-101
肇始于北京机场壁画的中国新壁画运动,二十年间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深化改革而在自我调节中稳步前进,取得了成绩和经验,也有在不足与纰缪。跨入新世纪,在城市化进程中,对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视和建设,将为壁画的创作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作者公共艺术形态的壁画艺术的未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是壁画家、建筑家、环境艺术家和城建管理者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904.
工艺瓷包装设计既要强调包装的材料选择、保护性能,更要在视觉设计上强调包装的审美与心理功能,情感化设计也将成为工艺瓷包装设计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工艺瓷包装设计中的情感定位和情感诉求的基础上,提出工艺瓷包装设计中运用情感化设计的三种设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与个性化;绿色设计。  相似文献   
905.
高职院校普及高雅文化艺术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在高校普及高雅文化艺术对于应对这些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6.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初年,晚至唐朝传到日本等近邻,新航路开辟后始传向欧、美等远邦;西方《淮南子》全译本的出现更是迟至21世纪。2003年由加拿大学者查尔斯·白光华领衔翻译出版的首部法语全译本、2010年由美国学者约翰·梅杰领衔翻译出版的首部英语全译本及其2012年的精华版,在《淮南子》远播欧、美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白光华为研究《淮南子》及中国传统思想还一度游学台湾,受到台湾《淮南子》研究大家于大成教授的点拨。香港语言学家及翻译权威刘殿爵教授也为《淮南子》的对外译介和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907.
水彩画作为建筑院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应加快教学改革,建立适合时代需要的色彩基础教育体系,在有限的范围内尽量提供有益于学生建立艺术观念的土壤和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奠定良好的艺术基础。  相似文献   
908.
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是创作者的心灵与生活中的素材相互碰撞和磨合的过程。文章通过论述创作心理活动在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影响创作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提出培养创作者健康心理活动的方式:一是培育创作者的内在情感;二是丰富创作者的审美想象;三是提高创作者的审美理解力;四是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909.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指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 ,以完美的语言为手段 ,去实行语文教学 ,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和一定的语文水平的技能技巧。其基本特征是 :文化的负载性、描述的文学性、表达的情感性、表述的规范性、运用的多样性。运用时要富有美感 ,要协调一致 ,要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910.
古典插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古典插花与书法有许多相契相合之处,如二者均属于艺术的范畴,历史悠久,且蕴含深刻的哲学和美学原理;都讲究技法的表现和空间结构,同时注重意境的表达和创造等。古典插花与书法又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各自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