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4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4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141篇 |
理论方法论 | 32篇 |
综合类 | 740篇 |
社会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章以汪曾祺小说散文取向、语言追求与追忆往事的叙述方式为三个基点,分析其短篇小说的文体取向以及这一取向为他的作品带来的风格和效果。 相似文献
92.
论中国20世纪90年代散文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景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17(3):62-65
我国 90年代出现了一股“散文热” ,其主要标志和特点为 :散文队伍发展壮大 ,散文流派异彩纷呈 ;散文更贴近生活 ,更关注人生 ,更强调表现主体意识 ;散文理论探讨、争鸣十分活跃。但也有不足之处 :散文创作存在“泡沫”现象、“缺钙”现象、散文理论存在薄弱现象。 2 1世纪散文发展趋势 :“散文热”将会持续 ,“网络散文”将迅猛发展 ,散文与高科技的结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3.
王利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1):104-109
朱熹崇正、重统、尚雅、尊古的文化心态代表了近古时代正统文人的文化心理.朱熹把理一分殊的思想贯穿到文学的领域中,引申出文道一本论.同时,又将传道之文和抒情之诗加以区别,肯定诗歌的价值多重性,提倡一种将直觉和理性相结合的体验诗学.而心性义理不同程度的渗透,则形成了朱熹诗歌的丰富层次和各类文本的独特性.文从道出的观念,又使朱熹的文风趋向平易自然,使其文章呈现出以立意为本而不尚词采的风貌. 相似文献
94.
管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88-98
两宋的词科考试作为科举考试之一种,其制度的设立对两宋骈文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南宋文人由词科入等而入西掖、北门,进而执掌内外之制的现象颇为常见,朝廷诰命、典章巨制的写作从初习词科的模拟之作成为视草代言之体,由此也生发出一些较北宋而言更为复杂的文体观念。词科与制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应试词科衍生出一批进卷、行卷行为,并出现了大量的类书,促进了四六文的兴盛,影响了馆阁的制书写作;对典故的谙习、制度的熟稔与制文体式的遵循是应试词科的基本要求,词科者入等者在馆职写作中也承续了词科文体。词科与制文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宁宗嘉定以后,轻视宏词科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两制之文的衰落。词科的发展也引起时人对"词科习气"的批评,而所谓的"词科习气",与南宋骈文对北宋骈文的变异有关。另外,由词科入等或曾应举过词科的士人中,有不少人也有着兼学理学的倾向,他们也试图在朝廷的公文写作中复返汉代遗风。 相似文献
95.
郭丽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6):39-43,48
韩愈对北宋古文运动以及宋明理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晚唐五代以来却一直很少为人们所关注。最早发现韩愈的价值和意义,并高举韩愈的大旗,排斥佛老,对抗时文,力图振兴儒学、恢复儒家独尊地位的是北宋初期的柳开、穆修等古文家。他们的韩愈观在北宋初期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虽然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但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96.
周萌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5):116-121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辨析这一命题的理论内涵,考察其来龙去脉,既可以追溯诗赋观的源流,又可以厘清六朝人与汉人诗赋观的异同,还可以初步勾勒这两个时期诗赋辨体的情状。 相似文献
97.
初盛唐之际的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廷页,乃玄宗朝的文章圣手,时号"燕许大手笔"。他们的文章形式严整,典雅宏丽,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代为君主服务的文人不计其数,独有张说、苏廷页以"大手笔"并列驰名文坛,并多次被唐以后的文论家提及。"燕许大手笔"到底体现了怎样的文学内质,仍是唐代散文研究中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
胡继琼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107-111
汉魏六朝小说重“实录”,唐传奇则讲究“作意”、“幻设”,即重虚构。这种带有根本性质的观念变化,使得依附于史传的笔记体小说,一变而为具有虚构意义和主观创作意识的独立小说文体。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唐人“好奇”、“逞才”的心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心态促进了小说家主观创作意识的产生,使之“作意好奇”,逞其“意想”,展示其才华。因而对于小说脱离史传的附庸地位,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小说文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张典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4)
散文内容丰富 ,结构灵活 ,语言优美 ,审美教育的覆盖面广。教学中 ,应该寻求一条正确途径 ,以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0.
刘雨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1):52-55
唐代以前的都邑赋并非仅仅是当时城市及其建设情况的文献记录,也不是为其时代和统治者唱响的赞歌,在赋的形式下它更多地思考了城市环境及其建设与城市经济、民风民俗、国家政治以及人心理健康的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论都赋和阮籍的《东平赋》、《亢父赋》,见解深刻,为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