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79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521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时,学生往往会在维护自尊心、调和错误事实与自认为正确的矛盾心理支配下,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强词夺理的自我辩解,拒绝接受批评和改正,甚至导向逆反行为,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产生自我辩解的原因及特点,然后进行积极诱导、逐步化解,使学生自觉地放弃强词夺理的强辩行为。  相似文献   
822.
论交易效率与中国的城乡差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交易效率视角考察中国的城乡差距是一个可取的理论尝试,它能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城乡差距提供一个较为统一的解释。中国的情形具有特殊性,表现为特殊的交易效率结构对城乡差距的影响。从这一视角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的城乡差距可发现,中国的城乡差距不同于市场经济国家,更多地表现为人为的、外生性的城乡差距。解决的办法在于取消不利于经济体交易效率提高的政策措施,厉行有利于交易效率提高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23.
基于双重抽样框的二阶段抽样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被调查对象的频繁变动,单一抽样框很难覆盖所有的目标单位。为了克服单一抽样框覆盖不完全的缺陷,在各阶段抽样调查采用双重(或多重)抽样框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对双重抽样框下的二阶段抽样估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简单随机抽样下的总体总值估计及其估计量方差,并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求出双重抽样框重叠部分的最优抽样权重系数及各抽样阶段不同子域的样本容量,分析结果可为实际部门在双重抽样框下进行二阶段抽样调查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24.
从背景、时代环境、经济发展出发,还原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形成逻辑一致的 理论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进行总结.70多年来中国城乡关系历经“对立”→ “趋好”→“统筹”→“融合”四大阶段.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宏观环境是 直接影响因素;中央政府基于宏观环境变化选择相应的国家战略目标,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建立完善了以产业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公共资源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制 度体系,推动城乡关系战略实施,进而推动城乡关系变化.顶层设计以及系统实践促使中国 城乡关系经历深刻变革并得到极大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破除,城乡差距从 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出现新的趋势和特征.据此,新时期,解决城乡关系出现的问题,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增收等方面有 所作为.  相似文献   
825.
钟洁  冯蓉 《民族学刊》2018,9(2):59-64, 117-118
以西方社会冲突理论为基础,结合对西部民族地区案例点考察的田野调查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全面认识旅游社会冲突的功能:一方面,旅游社会冲突会产生旅游地社会资源损失、旅游地社会秩序破坏、民族心理受伤害、旅游目的地形象损毁、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等负面作用;另一方面,旅游社会冲突也具有重建社会关系、提高社会整合度、缓解社会矛盾等正向功能。因此,旅游社会冲突具有正负双重功能的辩证观可以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社会冲突调控的具体实践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6.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没有突破初始选择的框架,自始至终在“一元”制度框架内演进,这也是我国农业保险困境的根源。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建立和完善“二元”农业保险制度,即一般性农业灾害保险沿用既有的农业保险体制和组织结构,农业巨灾保险由政府主导,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巨灾保险体制,由此构建“二元”农业保险制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27.
时尚文化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与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时尚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影响着每个大学生。文章通过分析大学校园时尚文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双重影响,探寻校园时尚文化的引导途径,使校园时尚文化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8.
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导致的日益增多的征地冲突着手,总结最近二十几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引发的征地冲突和纠纷事件,从中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导致征地冲突的原因。从国家的双重目标与垄断逐利行为;农地所有权主体缺失,产权被分割;征地补偿依据的基准不科学,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方面进行重点阐释。针对成因探索破解我国征地困局,以实现我国城镇化进程良性发展和兼顾农民利益保护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29.
Studies investigating services for families experiencing complex and multiple problems have emphasized the need for more child-centred support. The aim of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roviding child-centred services (Child and Youth Coaching) combined with family-focused services (Ten for the Future) is effective for children growing up in families experiencing complex and multiple problems. Children's psychosocial skills,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the quality of their pedagogical environment were measured at baseline, 6 months and 12 months. Parent and coach reports of children indicated for Child and Youth Coaching (n = 57) and nonindicated children (n = 18) were analysed using repeated measures multilevel models. Both parents and coaches reported improved psychosocial skills of children, but changes were only significant for coach reports. In both reports, no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was observed for both indicated and nonindicated children. Many children still experienced considerable problems at case closure. Furthermore,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the pedagogical environment was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Given the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identify whether these findings can be replicated and attributed to the Child and Youth Coaching and Ten for the Future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830.
“政策-对策”“生产-生态”是乡村环境治理中的两对基本关系。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求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实现“政策”与“对策”相匹配、“生产”与“生态”相统一。依据这两对基本关系,通过借鉴韦伯的理想类型学说,探究我国乡村环境治理的四种实践类型,并借此阐述了环境治理的动态演变过程。这一模型表明:从历时态看,我国乡村环境治理的进路总体上呈现出了从“生产-生产”类型到“生态-生态”类型的趋势,但具体到个别区域,其乡村环境治理仍然存在向下跌落的可能性。基于该解释模型,以东北A市的乡村环境治理为案例分析发现:政策端区域发展战略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内生困境以及对策端资金资源、建设资源与人事资源的约束促使A市不得不在“生产”与“生态”的双重目标中择一而行,致使其乡村环境治理回落到“生产-生产”类型。这种“生产导向”体现了村民与政府之间“无意识的合意”,成为当前乡村环境治理的主要障碍,而走出困境的着力点就在于如何理性地引导这种偏向生产侧的“无意识的合意”转为偏向生态侧的“有意识的合意”,从而形成“生态利益自觉”,实现乡村环境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