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57篇
理论方法论   130篇
综合类   3036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61.
营商环境治理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彰显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要牢牢把握营商环境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成果和经验为基础,将营商环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营商环境治理的方向引领,以大国经济发展理论、新新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剖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即大国经济理论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出发,从人口规模多样性和市场多样性的现实角度,揭示了构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意义;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与新新贸易理论中基于企业异质性、挖掘企业潜力、关注企业参与度与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产业整体效益的逻辑相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追求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目标,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诠释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其次,文章基于三大理论基础,解析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多维动态逻辑,即基于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逻辑、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逻辑与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逻辑。最后,文章将营商环境治理的多维动态逻辑融入中国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取向和战略选择中,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改革路径、创新驱动路径和“放管服”改革路径,三条作用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以制度创新为新发展格局经济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似文献   
962.
工程是人类的一种生存和实践方式,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培育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精神,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保证我国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工程伦理精神是工程活动主体对自身行为价值引导的体现,具有求真、臻善、审美三重向度。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精神培育的重点在于团队精神和工程伦理责任,具体的培育途径是:在高校层面,将工程伦理精神融入到各类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第二课堂等环节;在国家层面,有赖于政策支持和制度更新,以保证工程伦理教育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63.
扈倩 《创新》2007,1(5):125-129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望州南精神体现出的和谐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学习望州南精神,就是要发扬传统文化精髓,在全社会积极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构建先进文化的"和谐"社会风尚,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是构建和谐南宁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64.
绿色发展是“绿色”和“发展”的辩证统一。“绿色”既是“发展”的方向,也是“发展”的方式。“发展”既是“绿色”的目的,也是“绿色”的保障。而无论“绿色”还是“发展”,都内在地包含着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绿色”不仅仅是保障人类持续发展的手段性条件,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和审美情趣。“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财富增长,更是个性自由、生活境界和文明程度的提升。没有深厚的人文根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绿色发展。就当代中国而言,一方面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前提下将人文关怀内蕴于发展规划和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必须在整合各种思想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人文生态教育,努力夯实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的人文根基。  相似文献   
965.
试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红色旅游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异军突起.红色旅游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红色旅游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是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是美感培育的良好形式,是休闲益智活动适宜场所和机会.  相似文献   
966.
由于人们并未正确认识到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从而导致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而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寻是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因此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人的生命意义的追寻这个基本精神贯穿始终,使教学模式的实施成为多种主体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67.
由礼而仁而艺:孔子人文思想的逻辑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文认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广泛吸收了本土和外来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唯变所适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等鲜明特征。其中,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曩终目的则是为了创造新的服饰文化。宋志明认为,儒家和道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并立的两大学说,儒家重道德、求进取、讲现实的特色,同道家尊自然、重生命、求自由的特色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共同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共同培育了中华民族精神。向世陵认为,"人文精神"的概念十分宽泛,含摄了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对快乐的追求是儒家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孔子的理想境界。既有目的层面的与天命流行合一的精神快乐,也有作为手段的人生抱负(包括政治抱负)的实现,而对精神自由和尽善尽芙境界的期盼,则成为从内在化方面推动人前进的动力。罗安宪认为,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一种对策:只有将"礼"与"仁"结合起来。才能堆护社会正常的秩序;只有将"仁"与"艺"和"乐"结合起来,才能为个体精神家园确立一种安顿;只有社会秩序与个体精神的安顿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孔子思想的这一种理论价值,时至今天仍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68.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历史境遇,深爱中华文明并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熏陶的台湾作家满怀深情地塑造着祖国母亲的文学意象,尽情地讴歌和赞美母爱情感,展示母亲在抚育儿童的过程中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维系和延展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69.
一所大学要培养众多创新型理工科人才.就要使教师在传授知识、传授技能的同时.切实地对学生进行精神培育.要注重培养学生使之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创新型理工科人才的重要前提。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宽厚基础、文理渗透、理工兼容、学科交叉,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70.
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意念和形态的分析,从四个方面归纳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以展现古代建筑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