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4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发挥我国后发优势。首先对后发优势和新型工业化的特征进行了理 论分析,探讨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下的后发优势。最后指出,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实现后发优势要做到: 加快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 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82.
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的薄弱已经阻碍了经济法的发展,加强对经济法可诉性实现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法更好的发展和得到执行。学界现有的几种模式设想都有其自身的缺陷,要从更新经济法诉讼的理念的高度对其加以综合并创新,以利用现有诉讼机制和创设经济法特别诉讼机制相结合的模式来加强经济法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183.
文章将教学教学管理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管理系统。从系统分析、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等主要方面进行介绍,给出了具体设计方法。该系统利用局域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教学工作的网上管理,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4.
从实证主义法学派的“法律权威说”和中国古代的“道德权威说”入手 ,提出法官在审判过程中 ,需要树立法律和道德的双重权威。同时对双重权威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政治保障等基础理论作了阐述 ,提出了法律和道德双重权威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85.
刑事诉讼法律的健康运行,离不开一支尽职尽责的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化队伍的辛勤工作;而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化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对刑事诉讼法律从业人员个体的塑造和培养.因此必须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对刑事诉讼法律从业人员的需求进行探讨,而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框架.通过对刑事诉讼法律从业人员基本需求以及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使其在工作中充分调动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优秀的刑事法律工作者,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化队伍,为刑事诉讼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人员保障.  相似文献   
186.
信访制度的价值是信访立法的根据,也是信访制度实施的需要。新《信访条例》确立的权利保障、秩序维持、效率提高、正义实现等价值,是信访制度的基本价值。新信访制度价值的实现需要诸多制度设置上的保障。然而,由于信访制度设置上的障碍、“清官情结”等方面的原因,信访制度价值的实现遇到了阻碍。只有树立法律的权威、弱化信访制度的纠纷解决功能,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才能促进信访制度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7.
20世纪中叶以来,网络技术强烈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时空概念,造就了财务工作的完全转变并 重新定义着整个财务系统,财务工作完全依赖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来维持。文章对网络信息时 代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内容、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措施。 由于财务控制贯穿于高校财务管理全过程,因此要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目标,重点是要做好高 校的财务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8.
从诗歌翻译的形式问题出发,通过比较<长干行>的两种英译,考察两种译诗形式在处理诗歌的节奏、意象、典故、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和效果,认为两种形式都较成功地实现了原诗的传译.诗歌翻译形式虽然不同,但只要运用得体,都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9.
全面、正确确认职工“主权人”地位 ,确保职工参与管理和自主管理的权利 ,是实现行政激励的出发点 ;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者的资源优势 ,是激励实现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0.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和效用关系,并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1](171)。传统哲学思维这一关于价值的命题显然脱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严重混淆了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和实际支配人们改造性实践的价值观念,是现有价值理论的一个重大缺陷,所以,有必要对价值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现实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