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431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3039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价值生态以价值关系为轴心,呈现价值的存在状态、生态特性及其意义系统。江苏核心价值的生态建构,应从江苏核心价值的生态关系中科学把握核心价值的价值关系及其意义呈现状态。江苏核心价值的生态构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江苏精神、“两个率先”、生态江苏内在关系为基础,其生态布展以价值生态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其生态生成在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价值关系,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价值创价与价值代价,价值引领与价值给养四个维度。由此,形成生成论基础上价值的生态创生及其意义展现过程。  相似文献   
92.
郑国东迁,以今新郑为其新都,重要的原因在于新郑有作为都城的优越生态环境。而郑国东迁后的生态环境也经历了由早期的良好状况到后期的严重破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的严峻后果又使郑国的统治者有所醒悟,并采取了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这种转变是发人深省的,它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3.
流域生态补偿是利用经济手段对流域生态的外部性进行矫正的一种手段。政府强干预型与市场主导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都各有优缺点。当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存在法律机制尚不完善,水资源的产权模糊,补偿主体不明确,补偿方式单一,公民参与渠道不畅等困境。为构建高效的跨行政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必须制定专门性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自主性,健全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既要在近期充分发挥政府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在远期着眼于建立市场手段为主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拓宽公众参与途径,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以及公众参与的经济激励机制,以提升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认可度与制度效用。  相似文献   
94.
论我国城市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探讨解决我国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5.
应用效用论计量湖北森林生态资源基础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指出有关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计量及补偿问题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误区及提出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计量4个重要观点的基础上,对湖北森林生态资源基础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湖北森林生态资源价值总量为1568.37亿元,年增长量为73.10亿元,其中有形资源年增长量为43.78亿元,无形资源的年增长量为29.32亿元,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价值及增量比大约为1.5∶1。湖北不同类型森林生态资源价值存在着明显差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四旁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森林有形生态资源是森林生态资源的物质基础。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是湖北森林生态资源的主体。社会自然经济环境对森林生态资源价值有直接影响,不同年度、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森林生态资源价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既事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牢固树立,又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此,我们要在遵循建设美丽中国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思维引领。这就要坚持以战略思维完善顶层设计,以创新思维激发内生动力,以辩证思维推动协同治理,以法治思维强化刚性约束,以底线思维恪守生态红线,把党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落到实处,进而开辟社会主义中国乡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97.
马宁 《西藏研究》2010,(1):73-82
甘肃省南部林区属于国家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世代居住在这块地方上的藏、汉族群积累了大量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技能和经验。构筑起与这种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文化,形成了以森林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与以苯教为核心的生存文化之间的共生关系。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类似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变同一地区不同族群的生态观念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应该进行深入发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98.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了宿迁市2006年的耕地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6年宿迁市耕地生态足迹为0.73332hm2/人,而耕地生态承载力为0.38504hm2/人,生态赤字为0.34828hm2/人,这说明宿迁市的耕地利用已经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99.
钟洁  覃建雄  蔡新良 《民族学刊》2014,5(4):53-58,118-119
旅游资源开发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民族地区地方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然而过度的资源开发必将直接危及当地生态安全。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其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关系着长江流域以及整个国家的安全。本文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探寻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生态安全保障机制,以期切实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0.
彭秀兰 《学术探索》2012,(2):186-18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的重要主题,这对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同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以确保教育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