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0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0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469篇
理论方法论   167篇
综合类   3334篇
社会学   131篇
统计学   28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西部大开发战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之我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结合西部地区实际和生态环境恶化诱因,提出西部地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必须以水为中心,以种草为主,坚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2.
可持续发展是基于人类无限发展的需要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现实矛盾而提出的战略思想。人类的生存困境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态问题,一个是心态问题,而心态决定生态。人类贪婪的欲望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目前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而精神环保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弘扬人文精神、责任意识与和谐精神,注重解决人类的精神处境和精神生活问题。精神环保与生态环保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两翼,将成为21世纪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63.
随着全国不同区域主体功能的划分,需要构建双重生态补偿机制,包括生态修复补偿和生态贡献补偿机制。生态修复补偿实行谁破坏谁补偿原则,分为自行补偿和委托补偿、等量补偿和加倍补偿等方式;生态贡献补偿遵循共建共享原则,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补偿途径,需要合理确定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164.
义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因不是工业化,而是市场化;商人的集体行动与政府的开明决策,使义乌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义乌模式"的优势,在于交易方式的专业化,小商品市场的专业化交易形成了信息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确立了义乌小商品的低成本优势;尔后,市场秩序扩展、专业化交换组织成长与产业集聚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义乌独特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5.
生态文明的道德与法律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与法律是保护环境的两种主导方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来说,道德伦理建设与法制建设同等重要,后者是制度层面的,是强制性的,前者是内心自觉的,是基础性的。如果单纯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量并不一定带来人们心理上对保护环境的认同,而只有得到人们普遍心理认同,只有这两种外在与内在性因素的同构与融合,才能切实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所以生态建设,要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6.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解说城、镇、乡三类地理单元的公平发展,分别阐述城、镇、乡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民生活条件现代化问题;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原则与生态原则、城乡一体化问题;城市建设中兼顾自身可持续发展与顾及整个国土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人口聚居点中物质能量良性循环道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7.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生态哲学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和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认为自然的异化归根结底是人与人关系恶化的结果,解决自然的异化必须通过社会变革才能实现。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这些生态哲学思想为人类解决全球生态危机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8.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与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反省,探讨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问题。认为水污染事件背后是分处松花江上下游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之间基于“相互性”而长期存在的利益冲突,构建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是化解矛盾的主要方法。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框架包括补偿主体与受偿主体、补偿资金的筹集、流域生态补偿管理机构以及补偿资金的支付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9.
略论闽语研究的“西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语通行地域跨越多个省份及海外华人社区,人口大约不会少于7000万人。闽语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研究面日益扩大,研究内容日益深化。然而,以往的闽语研究,仍存在着研究布局不够平衡的问题。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闽南、闽东这两支上,以福建的厦、漳、泉闽南话及粤东属闽南方言系统的潮汕话,和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闽语成果较为可观。而相对忽略了对边远的、分散的闽语方言点的调查。为此,文章认为闽语研究应尽可能扩大调查的覆盖面,提出多把眼光射向那些分布在闽语大本营闽、台以西的海南岛、粤西南以及广西境内的闽语通行地区,是为“西进”。  相似文献   
170.
生态系统管理为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的针对生态保护的系统复合手段的运用。由于该思想针对的是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因此经济学尤其是生态经济学的成果极大推动和指导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践。从经济与环境“潜在一致的领域”,使生态系统管理成为现代经济发展必要手段;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生态系统管理在经济学支持下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一,综合国力包含生态力概念,实施了生态系统管理才能提升生态力的经济价值;第二,生态系统管理追求生态资产管理与增值;第三,生态系统管理仰赖生态核算的检验;第四,生态系统管理依托生态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