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5篇 |
免费 | 150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8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24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73篇 |
丛书文集 | 449篇 |
理论方法论 | 154篇 |
综合类 | 3247篇 |
社会学 | 148篇 |
统计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368篇 |
2013年 | 280篇 |
2012年 | 312篇 |
2011年 | 354篇 |
2010年 | 308篇 |
2009年 | 264篇 |
2008年 | 272篇 |
2007年 | 272篇 |
2006年 | 276篇 |
2005年 | 242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192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总数的进一步增长,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生态文明的重建刻不容缓。恩格斯所著《自然辩证法》中包含有丰富而宝贵的生态思想,掌握和了解它们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和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李勇强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6-71
建基于实践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在破解社会历史关系中化解人与自然博弈的非合作特征。这种基于历史视域考量人与生态环境的生态观必然导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诊断与批判,为我们超越生态危机的抽象价值观解决方案提供了全新的立场和境域。顺应我国"十二五"时期绿色发展的"国家需要",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历史维度为基盘,整合和超越西方生态理论厘定的话语模式,构架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83.
骆小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31(4):70-74
随着工业革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与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重,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迎接这一挑战。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教育在生态文明的建设无疑承担了新的重要使命。本文对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例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高等教育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培养人的生态理念;创新和孕育生态科技;对社会提供生态示范以及为完善生态法制体系提供智慧。 相似文献
84.
刘茂海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1):24-28
保护和建设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民族文化是构成西部人文社会环境的基本要素,它与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造成民族文化不断流失、损坏和被弱化的危险。对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5.
陇山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以西的首座大山,属于关中平原与陇西黄土高原的分界。陇山区域是黄河中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游牧文明、农耕文明、草原文明、西亚文明在陇山交融汇集,形成了独特的陇山文化。陇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系之一。法门寺、麦积山、崆峒山、须弥山等文化遗存反映着陇山区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一路一带”的战略视域下,开发陇山文化,发展陇山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大的区域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86.
李勇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8-93
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观秉持自然向人而生与人向自然复归的双重意涵。这种人与自然辩证互动的双重意涵,为整合与超越生态中心主义把人还原为普通生物和人类中心主义以利益为圆心规定人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与视域。承接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观思想的内在动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超越了外来话语体系渲染的“自然人”与“利己人”的形而上学割裂与对峙,在对人与自然非合作性博弈的自觉矫正中,凭借实践的上通下达,牵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与联动。 相似文献
87.
秦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0-103
中国梦思想构境理论是基于张一兵教授所开创的构境理论基础上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课语言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国梦思想构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的主要标尺。践行中国梦思想构境理论必须建设高校思政课语言生态环境,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言语行为。根除教师的语言暴力,培养教师的语言素质,有利于增强中国梦思想构境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净化高校中国梦思政课语言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8.
刘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65-368
以沈阳市金杯大厦屋顶花园为案例,探讨了城市建筑营造屋顶花园的功能作用和设计原则,旨在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调节城市气候,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建筑屋顶营造空中花园,能够充分利用屋顶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让城市建筑屋顶生机盎然。屋项花园能够以等面积的绿化偿还建筑物所占据的地面。屋顶花园对于家庭或办公建筑而言,除具有绿化景观效益外,它还是一种集活动、游乐为一体的公共场所,在设计上应考虑其公共性和共享性。 相似文献
89.
《拉帕西尼的女儿》的社会生态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80-183
霍桑在其短篇佳作《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通过将自然(花园)作为小说的一个主角,对自然与人类关系进行诠释,揭示了生态问题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他超时代的生态意识正契合了20世纪美国社会生态学理论的奠基人默里.布克金的社会生态学基本观点。对于当今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霍桑超时代的生态观仍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90.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入手,阐明了可持续旅游与可持续发展观及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可持续旅游是人类为了应对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日益严峻的环境、社会、经济危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所追寻的必然方向。实践证明,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具体形式;分析了中国对国际旅游可持续发展响应的背景及实施可持续旅游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强调了可持续旅游项目及相应对策,应加强科学规划,有效的管理,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