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5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2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0篇
人口学   208篇
丛书文集   1039篇
理论方法论   522篇
综合类   6819篇
社会学   457篇
统计学   2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687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665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621篇
  2002年   492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公共经济体制作为处理公共经济中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责任分工、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规则体系,其科学性高低,不仅对于公共经济生产力能否有效发挥、公共经济资源能否合理配置和整个公共经济体能否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还会对整个混合经济体的动力、活力和国际竞争力产生关键性作用。从公共经济学角度考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质乃是公共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而公共经济体制的科学化是公共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因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完善的公共经济体制为根基。构建一整套系统完备的公共经济体制,更需要按照科学的功能目标和正确的指导原则加以统筹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以此为背景阐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重点行业发展前景,通过不同情景下的预测分析,探讨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路径与趋势。根据预测结果,经济承压对各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存在普遍影响,尤其是煤炭、黑色金属冶炼和汽车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呈下降趋势;在基准情形下,预计到2030年,中国GDP将达到171.97万亿元(2018年不变价水平),能源消费总量约57.09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占比将不断下降,清洁能源占比预计达到41.7%。根据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合作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中国保险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从4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保险业大致经历了恢复和准备、规范和试点、快速发展和入世承诺、完全开放4个阶段,取得了保费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多元化主体逐渐形成、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逐渐提升、保险产品不断多样化、保险中介市场快速发展、公司治理和行业自律逐渐完善等系列成就。在此期间,保险市场主要呈现出8组矛盾,包括保险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规模优先与利润优先的矛盾、所有者缺位与市场化运行的矛盾、市场发展与结构失衡的矛盾、强保险市场与弱资本市场的矛盾、业务国际化与行业不完全市场化的矛盾、保险人才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的矛盾、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不匹配的矛盾。未来,保险业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要适应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最新变化。具体而言,应当注重开放模式数量化、经济基础市场化、保险意识整体化、条款费率市场化、营销渠道多元化、产业结构优质化、保险人才专业化、保险投资盈利化等12个方面。唯有深化改革、加速开放,才能促使中国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994.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五个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为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对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区域经济差距过大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理论界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中国区域经济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我们可以用"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区分两类不同的区域.从经济发展态势看,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正因其落后性而拥有某些特殊益处.后发区域通过引进资本和技术、学习先发区域和国外的先进制度、不断调整自身经济结构等获得后发利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996.
四川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四川省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考查的基础上,从理论层次上论述二者发生关系的可能性,运用模糊统计方法得出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呈强相关关系,并通过对四川省经济发展特点和劳动力人才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指出四川省高等教育在适应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供四川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97.
20世纪20年代初,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进入恢复建设时期,但经济发展却面临着严重的主体动力危机,其重要原因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缺乏对劳动群众的利益关怀。对危机的反思使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实现了经济发展动力问题上的利益转向,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从而通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以利益的驱动和引导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措施,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加入WTO, 不仅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带来积极影响, 而且也将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入世后, 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 诸如: 深化制度、体制、组织、人事、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改革, 清除横亘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体制障碍、制度障碍、政策障碍及法规障碍等; 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优惠政策, 吸引招览国外人才来中国工作, 等。  相似文献   
999.
本文认为, 高考科目与内容设置应依据三个基本方面: 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 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试图为我国高考科目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000.
许晶华 《城市观察》2009,1(1):117-125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珠三角外向型经济以沉重打击,也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契机。本文针对《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提出的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增长转型三个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并对所实施的政策进行了评论,提出了通过创新的路径选择促进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