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23篇
社会学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大众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众文化崛起于 2 0世纪后半叶 ,伴随改革春风的吹拂而觉醒 ,根植于市场经济沃土而成长 ,迅速壮大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并驾齐驱 ,形成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 ,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 ,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争议。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一方面同与其共时态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 ;另一方面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相区别 ,其基本特性表现在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要使大众文化向人文化、科学化、国际化和民族化的正确方向发展 ,需要对它的运行过程整体控制 ,并进行人文提升和科学化改造 ;促进大众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多元整合 ,从而成为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92.
中国电影创作文化的历史形态与嬗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发端于向大众文化倾斜的创作文化形态,在经历了短暂的宣传与商业本位并存的格局后转变为泛政治化一元格局,及至新时期艺术本位逐步确立、商业传统艰难复归之后,才真正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融合的创作文化格局。不同时期中国电影创作的兴衰得失告诉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在顺应社会历史文化趋向的基础上,从时代性角度确立正确的创作文化意识,才能繁荣创作,取得艺术与商业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93.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校外德育基地、青春创业基地、实习基地各自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职能单一等问题。整合各基地资源,是进一步提高基地实效性的重要措施,并将在大学生“德育教育”、“素质拓展”、“就业实习”与“人才乳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4.
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新的道德观与之相适应.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中,我们应该承认适当利已的合理性,不但要推崇精英道德,而且也要弘扬利己不损人,利己又利人的大众道德,这样才能让道德教育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大众道德的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基本道德和特殊道德的关系,使人生过程不断地进入一个道德化的过程,进入更高的道德层次,从而德化人生,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5.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对华公众舆论的主调仍是敌视与排斥,其直接依据是美国对华长期的传教士心理,以及反共冷战思维.大多数美国公众并不希望马上根本转变对华政策,这束缚了肯尼迪试图就对华政策做出微调的步伐.但在当时美国部分社会精英里,也潜藏着一股希望改变对华遏制孤立政策的思潮,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认识.从公众舆论角度看,肯尼迪政府可被视为美国日后调整对华政策的筑基期.  相似文献   
96.
20世纪 8 0年代 ,中国的农民阶层开始分化 ,各种类型的经济能人群体先后异军突起。其形成条件和原因主要在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非农产业的迅速成长、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期待、农民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农村经济能人群体的崛起对增强社会活力、开发人力资源 ,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 ,也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7.
当今有三种文化形态 :官方文化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 ,它们相互间在历史上具有复杂的关系 ,它们在当代形成了新的文化冲突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大众性对市民性的突破 ,应充分理解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所做的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98.
儒学是一个以全面安排人间政治秩序为目标、以探求理想政治秩序为旨归的秩序理性主义,它把追求“王权主义→小康社会→大同世界”。作为自己的求索路径和理想归依,并以天命、人性、阴阳这三个基本哲学命题为本体论依据,建构了一个王权主义为核心价值目标,以“己-家-君(国)”为秩序主体、以三纲五常为秩序规范、以家长式权威为秩序力的精巧的君主政治秩序样式。这一秩序样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了持久的运行,其根源在于儒家将“君权神授”、“血缘认同”、“古远传统”、“精英崇拜”分别作为了其政治秩序合法性资源的形上基础、宗法基础、历史基础和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99.
后现代背景下的文化诉求呈现出“商品性”、“不确定性”、“肤浅性”等特点,表现为大众文化追求逐渐向功利化、世俗化、平面化的审美趋向演进,纯粹精英的、超功利的东西越来越被人冷落,核心价值在多元纷争的场景中有所失落。这标示着当今媒介文化诉求的后现代性的否定意蕴,对后现代背景下的文化发展困境进行辩证审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在矩形域上分析了移动变换与扩缩变换的若干性质,研究了它们的可拓域及稳定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