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50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66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994篇
社会学   11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81.
记忆策略教学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发展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是可以人为促进的。因为记忆是认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教育者可以通过对记忆的培养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由于儿童的记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所以教育者在实施记忆策略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针对不同年龄特征的儿童进行适合的策略教学。  相似文献   
182.
发展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为客体的自然界始终都是在自在的状态中运行,只有相对于主体的人,客观世界的运动才有了价值属性,才显示出发展的意义。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可使客观世界符合人的目的发展。发展其实是人的解放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3.
隐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从隐喻与语言、文化、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英汉两种文化中隐喻表达和理解的共性,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在隐喻中的体现,通过大量的实例指出相似的文化背景会形成相似的隐喻,而不同的文化因素也会映射在隐喻中,进而影响到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4.
整合知情意行 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德育中存在着知情意行的严重偏失.应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把新形势下德育中的知情意行重新整合,从而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5.
关于社会诚信观的哲学认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诚信观作为一种认知、引导经济社会活动朝着有序方向发展的社会意识,其本质就是对于信用、信任、信誉等属性和价值的抽象概括中所形成的社会认同观念。这种认同观念来源于社会多领域、多层面对信用、信任、信誉等属性和价值的理性认知、评价和取向。真实的信用行为,是社会诚信观的重要认知基础;可靠的信任态度,是社会诚信观的重要评价内容;高度的信誉价值,是社会诚信观的重要取向标准。  相似文献   
186.
隐喻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及隐喻理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隐喻研究的发展、传统的修辞观到现代的隐喻认知观探讨隐喻的认知本质和思维方式以及对隐喻的理解。认为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可以体现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所以隐喻理解需要额外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7.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six workplace case studies within a local economy and investigat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ifferent utilization of part‐time workers within these workplaces. The research examines the content and nature of part‐time work in these organizations and the experiences of the part‐time workforc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e ne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ree types of part‐time workers; core, peak and ancillary. It is argued that such distinctions capture the variegated utilization of part‐time workers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bate concerning the integration or marginalization of part‐time staff within workplaces. Furthermore, workplace cultures are an important arena for contextualizing these discussions. It is contended that the different uses of part‐time workers can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t sector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but that the nature of part‐time work is also influenced by existing social relations within the workplace, notably with respect to gender, class and age.  相似文献   
188.
康德知性概念的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德知性概念的含义体现在三个层次:(1)广义的知性,指广泛运用于理论、实践、甚至审美领域的整个高级认识能力,包括(广义的)知性、判断力和理性;(2)较狭义的知性,指理论理性或思辨理性,包括理论运用中的狭义的知性、判断力和理性;(3)最狭义的知性,指先验自我意识或纯粹统觉。  相似文献   
189.
概念隐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用一个事物理解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或概念之间建立认知联系。隐喻解释涉及理论很多,通过Lakoff“概念隐喻”理论,结合汉语实例对隐喻认知功能进行一个侧面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隐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0.
关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认识误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发展较快,并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认识仍然存在诸多误区:心理咨询德育化;心理咨询具有立竿见影和一劳永逸的效果:心理咨询能够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等。这些认识误区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消除以上误区,是学校科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