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96篇
社会学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存在费时低效的弊病,亟待改革。通识教育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新的《课程要求》决定了必须对大学英语课程整合,实施以通识教育为模式的课程综合化改革。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实际,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模式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2.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中的"质"与"量"原则适用于双语学习型词典的配例标准。学习型双语词典例证的多与少取决于词条和词条义项的活用程度:高频词配例宜多于低频词;同一词条活用程度越高的义项,配例宜越多。语料库的例证保证了现实语言的真实性,应成为双语学习型词典取例的主要源泉,但这并非意味着排斥自造例证。  相似文献   
163.
采用SECCL中30个叙事性口头作文作为样本,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叙事作文中词汇的搭配使用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搭配的使用频次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且词汇搭配的使用频次与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4.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重语言形式,轻语言功能;重教轻学,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因材施教与学生异质的失调等有效教学的现实羁绊。正确、准确践行英语课堂学习自主性、改变教学观念、优化英语教学方法、丰富教师信念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5.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频繁的对外交流,需要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文章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概念,从理论的层次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等,希望可以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6.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河北联合大学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择业需求方面以及对当前学习或工作的作用。结果显示:课程设置在综合素质培养上的作用大于择业需求;对于专业相关的学习或工作上的作用大于与专业不相关的学习或工作。进一步探讨了调查结果对实现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7.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混沌理论 ,结合外语学习过程的相关理论 ,分析英语学习过程的“非线性”现象、“蝴蝶效应”、“混沌吸引子”,旨在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提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8.
开放学员的自身特点决定其英语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的方式,而英语的自主学习对开放学员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开放学员自主学习英语的特点和困难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英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9.
实践性学习强调探究的任务性、真实性和参与性,成为有效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实践性学习,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探索开放式教育机制,突出师范生教育能力培养;需要建设开放型的师资队伍,推动创新型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170.
外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主学习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前提。进入 2 1世纪 ,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及目标与传统的学习环境及目标有较大不同 ,因而其学习模式也应相应改变。本文依据作者近两年的调研结果 ,提出了一种自主、高效的学习模式 ,其过程特征为 :自主意识觉醒、学习目标、内容及方法的自主选择、学习行为的自主监督、学习效果的自主检测、对前期学习自主反省及自主修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