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7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中国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恢复行使主权以后,其作为一个非主权地方性实体,在“一国两制”的根本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国际条约和基本法的授权,可以享受某些国际法权利,承担一定程度的国际法义务,因而可以将香港特区看成是一个特殊的国际法主体。  相似文献   
62.
程序法与实体法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功能,二者之间不仅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而且程序法在一定情况下亦可弥补实体法的不足。虽然程序法和实体法“具有同样的精神”,但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所致,程序法的价值、功能及程序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意义,却未被人们所理解,重实体法而轻程序法的观念根深蒂固。随着法制的完备,执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公正性倍受重视,所以重新评价和认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重视程序法的价值、功能,确立程序法与实体法并重的执法观念,应引起法学界、法律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3.
新世纪的日美同盟与日本防卫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开始后,日美同盟在日本防卫政策调整中的作用更趋明显。在日美两国将双边关系定位为“世界中的日美同盟”之后,不能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一限制最终将被突破,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过去对日美同盟在日本国家战略转型中作用的认识及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赔偿与刑罚关系在实践中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态以及总体上赔偿对定罪量刑影响作用的提高,彰显出对赔偿与刑罚关系应然模式研究和设计的必要性.赔偿的作用不能过于夸大,也不能切断赔偿与刑罚的关系.赔偿与刑罚关系的安排,要兼顾多方价值追求,同时要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标之一,乡风文明建设是灵魂,是统摄,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和环境支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的实际标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最终都以乡风文明体现出来。文明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有机综合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乡风文明建设为研究内容和旨趣,以生态学为视野,以要素系统分析为方法,尝试使乡风文明的诸因子从相对孤立和零散的现实状态走出来,整合构建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生态位、实体生态位和制度生态位系统,探寻一条融价值、实体和制度为一体的社会主义乡风文明建设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66.
曹欢 《管理学报》2011,8(1):67-72
运用眼动测试技术,对持有不同内隐人格观的管理者的绩效评估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实体论管理者在面对员工初期低绩效水平表现时,会以特质判断为基础来进行选择、编码和组织信息,并将绩效差归因于员工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渐进论管理者则不存在归因的偏差。面对后期员工的绩效改进表现时,实体论管理者倾向于将绩效的提升归因于环境的改变,忽略员工自身的改变,从而造成对于绩效改进的认可度小于渐进论管理者。  相似文献   
67.
文章从会计活动的基本框架体系、会计假设的目的和会计的学科性质及会计主体的本源语义和逻辑等角度,分析认为会计主体是"会计人",服务的对象是会计客体。在此基础上,分析构建了以政府组织和经济单位为主的社会责任会计主体,主体结构分为内设性和外设性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68.
新世纪我国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期待 ,就是教会人们选择大的价值取向。主体性道德教育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趋向。这表现在强调主体道德素质的培养 ,注重个性教育 ,深入德育功能认识 ,反对单纯的道德灌输。人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 ,生活世界是德育教育的根基等。这些将在 2 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9.
黄显中 《北方论丛》2006,(3):121-126
亚里士多德对公正德性的探讨却以理想的城邦共同体为背景,他设计的城邦是自然的伦理实体,而德性的生活是其形式或自然目的。城邦像一个有机体,但不是一个有机体。城邦优先于公民,公民对城邦负有义务。但公民作为伦理成员,有着广泛的伦理权利。因而,城邦的伦理秩序不是完全国家主义的齐一划秩序,而是以伦理实体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的合作秩序。城邦公民是自由的个体,公民之间相互平等。  相似文献   
70.
中国哲学与文化之根——"象"与"象思维"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人 《河北学刊》2007,27(5):21-25
重新打开被西方中心论长期遮蔽的"象思维",是把握中国传统经典本真的需要。"象思维"是人类最本原的思维,是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又是富于原创性的思维。语言逻辑都经过"象思维"孕育而产生。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语言文字和逻辑产生之后,由于其语言文字在符号化中仍然保留象形性根基,以及在中国经典《周易》中,把中国成熟的思维方式显示为"观物取象"和"象以尽意",这就使得中国易、道、儒、禅经典都主要是"象思维"产物。用概念思维可以透彻解读西方形上学经典,却未必能透彻解读中国诸家经典。中西两种思维的不同,源于在"轴心时期"产生的基本理念的不同。西方形上学理念从亚里士多德以降均为不同实体,显示为实体性、对象性、现成性。而中国的太极、道、心性、禅则显示为动态整体的非实体性、非对象性、非现成性。把握实体,需要用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如定义、判断、推理等。而把握动态整体或非实体的太极、道等,则需要用悟性的诗意联想的"象思维"。历史的经验教训是,在我们打开逻辑概念思维这扇窗户时,却错误地关闭了"象思维"这扇窗户。今天,在我们重新打开"象思维"之窗时,决不是要像某些人那样把逻辑概念思维之窗关上。我们应记住徐光启的箴言:"会通以超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