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1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305篇
民族学   31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423篇
理论方法论   195篇
综合类   3514篇
社会学   224篇
统计学   7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成为国际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国内外大量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环境风险感知进行研究,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存在较大争议。以1982—201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环境风险感知的415篇WOS期刊相关论文为样本,运用SATI软件构建知识单元共现矩阵,将矩阵导入 Ucinet 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生成环境风险感知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采用SPSS软件对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呈现环境风险感知的9个研究流派和4个维度的知识谱系,并在此基础上割裂为实存论和建构论。多学科路径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在“概念阐释”“内容统一”“理论整合”呈现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特征,但是由于实存论和建构论的互异性和隔膜,导致环境风险感知研究难以实质融合,由此可为我国的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提供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2.
基于CGSS 2013数据,以旅游领域为切入点,以游客为研究对象,分析游客环境知识的影响因素及其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环境问题了解程度、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对游客环境知识具有显著影响,且这些因素对游客环境知识影响的城乡差异显著。据此提出,应通过教育手段增进游客环境知识的储备,通过宣传手段推进游客环境知识的积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游客环境知识的引导,进而引导游客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实施公共环境友好行为,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3.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经济全球化,进而使无国界竞争逐步形成,带来企业经营模式及经营战略的调整,由此掀起强化企业责任特别是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潮流。为了顺应这一潮流,我国企业应结合国情,针对责任缺失的状况,树立起先进的企业责任理念和高尚的道德水准,从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不断强化企业责任,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4.
国有环境资源作为国有资产的一种,当其受到污染破坏时,国家往往采取行政手段进行救济,民事救济手段被忽略。但是,行政手段不可能对国有环境资源提供完整的保护,民事救济是不可或缺的。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国有环境资源损害民事赔偿中的各种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5.
税收筹划中各方主体复杂利益的并存、冲突和变易,集中体现为国家财政权与国民财产权的对立和协调,并往往导致税收筹划税法规制中的法律"失度,"进而激发税法制度及其运行由"失度"走向"适度"的变革需求。从总体上看,税法对税收筹划的规制呈现"失度-适度"的二元化状态;从税法理论上分析,这一规制状态根源于"个人营利性"与"社会公共性"的基本矛盾。国家追求税法对税收筹划规制的适度性,就是要平衡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尽量缓解和消除这一基本矛盾,以期实现税法对国家财政权和国民财产权的均衡保护。惟其如此,才能构建起新的税收筹划规制分析模式,方才推动中国税收筹划规制制度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6.
绿色壁垒对新疆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壁垒又称"环保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包括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制定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等。由于绿色壁垒制度的广泛实施,近几年已成为影响新疆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这一制度,借鉴外国经验,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是新疆应对绿色壁垒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7.
评价材料与环境协调性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有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是环境伦理的核心观点的科学体现。然而,从科学角度来看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则未必真是它的局限性,在对其作出环境伦理学的说明之后,有些局限性不过是哲学与科学的内在矛盾的体现,是科学自身的局限性的折射而已。  相似文献   
118.
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村旅游正逐渐从单一型向以观光、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环境问题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巨大挑战.只有在开发和经营两个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控制,将乡村旅游引入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才能切实发挥乡村旅游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如何对商品房中环境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目前国内还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估体系。本文尝试建立了一套全面衡量居住房产价值的评估指标体系。应用该体系对市场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表明:目前商品房总价值与"非环境因素"相关性较大,而"环境因素"占其价值的比例随着房价增高而增加。该体系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兼顾房地产经济的公平与效率,且有利于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0.
与价值观不同,意识形态既是规范性的又是描述性的,或者说,既是价值评估性的也是知识追求性的。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系,被传统地以“二分法”的方式加以构建,实际上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对矛盾关系的否认。一种建立在摆脱教条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绿色理论,更有利于开展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而这或许是绿色运动可以从马克思主义那里继承的最为重要的遗产。如果生态主义要想成为一种有影响的意识形态,就必须发展一种“绿色实践观”,创建“理论-实践”的统一体,并借助包含着价值考量在内的“中介”来跨越二者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