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104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1篇
丛书文集   209篇
理论方法论   115篇
综合类   1525篇
社会学   153篇
统计学   1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文章以具有信仰倾向的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这两个独立样本进行对比研究。经过数据整理、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信仰倾向和具有信仰倾向的消费者之间的生态价值观和环境态度有显著差异,低碳消费态度和低碳消费意愿没有显著差异。同时,研究也部分证明了不同学历消费者的生态价值观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42.
情感适应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重要维度,然而身在异乡的他们却面临着普遍的情感困局,空间迁移所带来的受排斥感和漂泊感,时间演进中的孤独感和迷茫感,成为了他们情感体验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以其可“移动”的特性与农民工的“流动”生存现状碰撞,从情感认同的建构、情感生活方式的形塑两个层面推动着他们的情感适应过程。新媒介的接触、使用与消费,不仅建构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资本,新媒介自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情感资本,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城市融入进程  相似文献   
943.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3年的财政支出数据和居民消费水平数据,使用状态空间模型,结合卡尔曼滤波迭代算法,分析了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长期动态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对总体居民消费存在长期的引致效应;效果先增大后减弱,在1998年左右达到峰值;政府消费性支出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在大多数年份大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4.
张雪峰  宋鸽  闫勇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2):173-183
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也积极改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来控制碳排放。本文搜集了中国十四个城市近1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变系数模型,研究了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发展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可以利用公共交通定价策略影响消费者偏好,从而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城市低碳交通体系中轨道交通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有显著性促进作用;公共汽(电)车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会随城市发展程度增加而降低;交通部门可通过限行、限购及加收停车费等方式提高传统汽车购买及出行成本,影响私人汽车保有量,从而减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阻碍。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补贴由购置补贴转向研发和运营基础设施补贴,改善轨道交通及合理的公共汽(电)车运营体系,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鼓励高能量密度低电耗技术的发展,提高居民对新能源乘用车的需求,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945.
新常态下,互联网将成为促进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引擎。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互联网发展对居民消费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对中国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交通物流业发展能够提高互联网对居民消费的溢出效应;同时还发现,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伪城镇化”现象,因此,“十三五”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46.
在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然而由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存在差异,对于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理论和经验研究一直都存在争议,迄今为止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对现有相关文献从多个视角进行综述与评析。  相似文献   
947.
文章通过对区域税负痛感程度研究发现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区域税负痛感程度的影响因素。发现现行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二三产业非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财政收入结构使得商品服务提供地的东部地区和消费地的中西部地区的税负痛感程度不同,而不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唯GDP论的政府执政理念加剧了税负痛感程度。建议深入推动税制结构调整,努力构建间接税+直接税的双主体税种结构;同时要规范财政收支结构,实现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48.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鼠标轻触的那一刻我们就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了,在与世界相连的同时,每个人的信息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留在了互联网的大数据库中。数据库像鹰眼般无时无刻监视着网络世界的一切,并快速形成一个由信息技术完成消费控制、由消费行为建构符号意义的社会。以网络购物为切入点,以福柯的话语理论及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符号学原理为基础,分析网络消费中全景监狱的权力阶层与话语体系,以期通过调查数据最终阐释消费社会对个体消费意识的符号建构。  相似文献   
949.
从宏观环境层面,基于农产品流通演进的外生视角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并利用1981-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渠道长度的演进规律以及影响其演进的外生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农产品流通渠道长度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渠道长度先变长再变短的“倒U型”演变趋势;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消费者延拓性、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农产品流通政策的市场化导向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长度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居民的老龄化程度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长度却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鉴于各环境变量对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的差异性,未来农产品流通渠道长度的演进还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950.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速也逐渐放缓,2015年GDP增速为6.9%,是自1991年来的首次破7。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能源供需和碳排放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基于最新的2015年中国能源平衡表(标准量)等数据,利用桑基图绘制出2015年的中国能源流图和碳流图,研究了主要能源种类的生产、加工转换和消费情况以及能源相关的碳排放流动。结果表明:2015年的能源消费量较2014年增幅仅为0.5%,由于中国发展阶段的限制,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工业部门占到了68.0%,但较2014年有所下降。2015年的CO2排放量较2014年增长3.7%。煤炭在能源中的主体地位虽然依旧突出但产量在持续下降,油气平稳发展,一次电力和其他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量的占比持续上升。能源库存量自2010年来首次由增转减。煤炭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年碳排放量的82.0%,火力发电和工业部门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二者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全年碳排放量的7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