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播音感受是播音主体(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经语言(文字的、声音的)认知,产生并进行情感体验的心理现象。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成方式,即线性循环式生成和直觉式生成。播音感受属于播音创作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既涉及播音创作本质性问题,又寓于播音创作的基本创作环节之中,在传播层面、创作层面、表达层面、审美层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2.
以体"道"的方式,以顺应自然的态度,追求"至美至乐"的自由生命,从容地面对生死,静心养生,进而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理想人格境界,构成了庄子生命美育思想的体系。它对于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回归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3.
消费引领和推动着企业的生产,企业生产反映和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诉求,国内外企业生产审美研究和消费者的审美诉求密不可分。国内外学者在企业生产审美研究方面目前存在着研究对象片面、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视角狭窄和缺乏实证研究五个方面的不足,在未来的研究发展上应从这五个方面加以重视和改善。  相似文献   
74.
当下儿童文学与诗性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的本体性结构,是儿童和成人共同拥有的精神形式,理应构成儿童文学所建构和表现的对象世界。儿童文学的诗性主体的建构和表现应该超越年龄和成人意识形态的制约,摆脱功利主义、消费社会和享乐主义的感性诱惑,获得独立和自由的美学品格,使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阅读者获得诗意和审美的艺术享受,从而提升生命的境界。  相似文献   
75.
文章论述了文学译者的创造性.文学翻译是译者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是译者的语言艺术再创造.文学译者是文学译本的再创作者,文学译本中渗透着译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力量.译者重塑文学语言和重写文学译本的艺术再创造,使文学原作的生命得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存活.  相似文献   
76.
五四时期不仅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美学精神从“古代”到“现代”的转折点。新的美学精神以科学化、民主化、民族化和大众化为特征。体现在新艺术形象上有三个特点:高扬典型化,摒弃类型化;高扬平民化,反对贵族化;强调科学化,摒弃神秘化。而这些,不仅是属于古代范畴的“近代”与属于现代范畴的“现代”的历史分界线,而且还是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真正起点。  相似文献   
77.
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渡、一脉相承 ;西方音乐发展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横线性织体思维 ,以线条为主 ;西方音乐倾向于纵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 ,更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 ,略于形式 ,极富变量 ,为开放性结构 ;西方音乐形式严谨 ,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 ,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 ,注重感觉 ;西方音乐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 ,追求力度与强度 ,乐思明晰而实在。  相似文献   
78.
席勒的艺术本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的本质是席勒始终关心的问题。席勒认为,艺术是人类的本质标志,是真和善统一于美的形象创造。席勒对于“美的艺术的本质就是外观”所作的论述,充分显示了他的审美人类学观点。席勒对传统美学的摹仿说与表现说的全面继承以及对于艺术本质的审美人类的规定和阐释,在西方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历史贡献。这种贡献不仅表现在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也表现在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继往开来的启发。  相似文献   
79.
张鹏飞 《兰州学刊》2010,(4):137-140
中国古典戏曲尊崇“大团圆”结构模式当与华夏民族传统思维的整体性、求同性、直观性的“天人合一”的“中和”期待视野调谐融和。它蕴含着国人对以人的肢体、语汇、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等为传播媒介的艺术表达体例的独特悟化以及炎黄子民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哲学观念、文化心理、叙事视角、生命品位等在艺术演绎人生现实上的审美映射并彰显着悠观风卷云舒式的诗意栖居的生命情韵。  相似文献   
80.
生态危机亦即物的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对待物的方式.当人普遍地乃至唯一地把物揭示为"抽象物"特别是"有用物"的时候,物"自身"就隐匿了.这种隐匿同时为危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自然保护的目的是要使物重新作为"自身"来存在.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多种救援力量的配合.自然审美与艺术创作也是这些力量之一.它们虽无法直接插手环境的整治与改善,但却能向人昭示一种"处物而不伤物"的态度.普遍持有这样的态度,乃是消除、缓解危机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