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5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184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02篇
丛书文集   1852篇
理论方法论   368篇
综合类   8876篇
社会学   1289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1008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889篇
  2010年   745篇
  2009年   778篇
  2008年   839篇
  2007年   900篇
  2006年   909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734篇
  2003年   656篇
  2002年   598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小隐、大隐到中隐——论隐逸观念的递嬗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逸是中国士人心理—行为哲学的命题之一,也是士人内在价值取向与处世态度的外在表征。隐逸历经小隐、大隐到中隐的嬗变,三者有轩轾之别,高下之分。隐逸在其历时性演进过程中,逐渐淡化了传统隐逸以道抗势的抗议精神,显示出隐逸精神化、世俗化的走向,反映了在世俗王权为代表的势统的挤压下士人持守的道统的不断整合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2.
女性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满足女大学生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为准则,培养其具有清醒的性别意识、坚定的"四自"精神、强健的立足社会的能力以及改造腐朽社会性别制度和性别文化的坚强意志.女性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从宏观策略、微观环境和课程自身建设三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93.
中专物理教学的困境有其客观的原因,只有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两方面去考虑,充分地了解和应用服务意识,才能够摸索出一条走出困境的路。  相似文献   
94.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全球信息化正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应抓住时机,积极主动地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载体、环境和队伍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张璁继承永嘉功利学派的思想,对当时社会存在的严重弊端,进行了改革,并在清理勋戚庄田、撤除镇守太监、清理吏治、倡廉反腐及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而不称王的改革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后人认为他事功似胜张居正一筹.  相似文献   
96.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并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五个层面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7.
论清末女学     
中国正规的女校出现于清朝末年。它的出现提高了中国女性的文化素质 ,为女性参与社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受传统和时代的限制 ,清末女学的产生并不能使广大中国女性走向独立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98.
论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大学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论述了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关系 ,即创新教育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出成果的前提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创新教育的新平台和主要形式 ,它既是创新教育的实践环节 ,检验着创新教育的成果 ,又丰富着创新教育的内涵 ,同时是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了高校要多方面创造条件 ,深化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99.
实施文明修身工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工学院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介绍了新世纪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必要性,具体阐述了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主题和具体实施办法,以及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0.
学生为本--高校德育新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生为本"的观念认为,大学德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生存、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而确定的,德育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更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在参与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在德育评价中,学生不仅是评价中的对象,也应是这一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