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93篇
  免费   2053篇
  国内免费   710篇
管理学   1923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910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766篇
丛书文集   7891篇
理论方法论   2488篇
综合类   45090篇
社会学   3311篇
统计学   1855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635篇
  2020年   811篇
  2019年   784篇
  2018年   750篇
  2017年   911篇
  2016年   976篇
  2015年   1274篇
  2014年   3093篇
  2013年   3959篇
  2012年   3935篇
  2011年   4548篇
  2010年   3636篇
  2009年   3701篇
  2008年   3858篇
  2007年   4661篇
  2006年   4648篇
  2005年   4167篇
  2004年   3878篇
  2003年   3846篇
  2002年   3161篇
  2001年   2691篇
  2000年   1452篇
  1999年   447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肇发于总体小康社会的现实社会前提之上。物质生产极速发展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社会生产状况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得以生发的重要土壤,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问题认识的深化也为其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导。美学社会基础的扩大使得公民的生态审美权利意识加强,人民旺盛的生态审美需求也刺激着生态文艺作品与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理论的持续繁荣。美学讨论的去政治化与东西方美学交流的日趋深入,凸显了当代中国构建自主美学话语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中国当代生态美学以美学话语呼应了总体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需求与生态问题,展现了中国当代美学深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学理传统,彰显出美学始终屹立于时代思想制高点的历史站位。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的指引下,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重要战略思想支撑,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而持续深化拓展,已然逐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立足社会现实的本土化美学话语。  相似文献   
862.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元宇宙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必然面对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作为新的技术基础,元宇宙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作为社会环境,网络沉溺问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数字异化问题在元宇宙依旧存在,甚至风险加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在元宇宙中依旧面临着种种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手中,要合理面对数字技术及其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处理好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人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技术的特征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63.
随着全球数字贸易的迅猛发展,当前WTO多边框架下数字贸易规则存在缺失,使得数字贸易治理呈现出区域化趋势。为探究亚太地区数字贸易治理前景,预判亚太经济体参与数字贸易治理的可能路径,基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采用文献分析、规则文本对比、逻辑推演等研究方法,对亚太地区数字贸易治理的议题广度和深度、谈判模式、模块特征、关注焦点及竞争格局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判。研究认为,未来亚太数字贸易治理主要呈现以下趋向:数字贸易治理将涵盖更多新兴技术领域,传统议题也会趋于更高标准; 专门协定的高效率将驱使数字贸易议题逐渐与传统议题相剥离,协定的框架形式也将采取开放、灵活、包容的“主题模块”形式。数字包容性发展、数字便利化等议题将是亚太数字贸易治理的焦点议题; 亚太数字贸易治理的大国博弈将以中美两国为中心,中小经济体也会以“联合抱团”来争取某些议题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64.
针对城乡地域共生状态发生的蜕变与更迭,通过对共生理念概念的解析,研究新时代社会共生秩序的构建策略。研究认为,共生秩序构建中存在社会认同有待加强、价值动力有待提升、公共供给阶层性差异矛盾需要缓解等挑战; 构建和创新共生秩序,需要保持人情秩序、法治秩序的现代化适应与更新,推动人情秩序向制度规范领域发展,利用法律形式的正义确定社会群体的权利关系,以适当性、必要性、均衡性原则所构成的位阶秩序来引导社会共生秩序建构,位阶秩序全链接、多价标的流程成为适应新时代社会秩序良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秩序新构造。  相似文献   
865.
贸易中介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回顾近年来国内外贸易中介文献,从贸易中介的识别方法、贸易中介影响企业贸易行为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企业选择贸易中介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贸易中介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买卖方的匹配、降低贸易成本和验证产品质量; 贸易中介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出口模式,帮助企业进入市场规模较小、距离较远、贸易成本较高的目的国,对企业的出口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企业进口国外投入品、出口和生产率提升等产生影响; 在影响因素方面,规模较小、出口产品种类越多的企业面对难以进入的市场,越可能通过贸易中介出口。研究表明,为了完善贸易中介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实践,需要加强贸易中介能否有效应对国内外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对进出口的冲击研究,拓展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中介关系研究,深化企业选择混合出口模式实现贸易中介出口和直接出口的优势互补研究。  相似文献   
866.
重庆是中国内陆最早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也是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的枢纽.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对欧贸易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问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有待提升,本地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国际法可以为重庆开展对欧贸易提供坚实的基础,我国应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贸易规则与交通运输规则法制化,以国际法固化双方权利义务,保护各方利益.重庆应当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好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的交通枢纽;同时,根据本地企业自身特点找出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提升重庆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867.
This study explores differences in inter-household exchange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 Anglo- and Mexican-American families controlling for income level and for ethnicity. The extent of such exchange, its perceived importance to the family's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with the exchange, and the relation of persons in the exchange process are examin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more often between higher income Anglo- and Mexican-Americans than between low-income families, both in the family providing goods and services for others and in the receipt of them. Higher income Mexican-American families are more likely than their Anglo- counterparts to exchange with relatives. Ethnic effects are more prevalent in higher income households than in low-income households. Economic effects are more predominant than ethnic effects.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interregional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Research Project NC-128, Quality of Life as Influenced by Area of Residence. Cooperating states: Arizona, California, Colorado, Illinois, Indiana, Iowa, Kansas, Michigan, Minnesota, Missouri, Nebraska, Nevada, Ohio, Texas.Flora L. William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ncome adequacy, financial problems, and indicators of change in economic well-being. She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Consumer Sciences and Retailing,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 47907.  相似文献   
868.
Contemporary im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ethnic groups are the complex and unintended social consequences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nation to its post-World War II position of global hegemony. Immigrant comm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are related to a history of American military,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involvement and intervention in the send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Asia and the Caribbean Basin, and to the linkages that are formed in the process that open a variety of legal and illegal migration pathways. The 19.8 million foreign-born persons counted in the 1990 U.S. census formed the largest immigran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though in relative terms, only 7.9% of the U.S. population was foreign-born, a lower proportion than earlier in this century. Today's immigrants are extraordinarily diverse, a reflection of polar-opposite types of migrations embedded in very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structural contexts. Also, unlike the expanding economy that absorbed earlier flows from Europe, since the 1970s new immigrants have entered an hourglass economy with reduced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mobility, particularly among the less educated, and new waves of refugees have entered a welfare state with expanded opportunities for public assistance. This paper seeks to make sense of the new diversity. A typology of contemporary immigrants is presented, and their patterns of settlement, their distinctive soci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to major native-born racial-ethnic groups, and their different modes of incorporation in—and consequences for—American society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869.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科技、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促使我国对外贸易的扩大和海外来华投资额的迅速增加。要实现我国经济工作以增加效益为中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必须注重科技进步的作用.高等学校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以及经济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具备技术、软件优势;智力、人才优势;超前意识的时空利用优势和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时空差的有效利用、注入科技进步以提高产品素质的作用,做好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导向工作。  相似文献   
870.
本文对早稻长秧龄旱育“壮杆足穗”栽培技术进行了概括和论证:“壮苗”是壮杆足穗的基础;“足穗”是决定高产的第一因素;“壮杆”是高产的重要保证:“增粒壮籽”是壮秆足穗的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