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3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88篇 |
理论方法论 | 22篇 |
综合类 | 496篇 |
社会学 | 14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61.
张思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76-80
本文研究南宋诗学家张戒及其<岁寒堂诗话>.张戒是一位爱国者,他论诗主要遵从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从两个方面推进了诗意学说.在诗意本体论方面较前人有所深入,在言志与咏物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62.
王夫之现量说美学的阐释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庆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9-23
王夫之把现量这个相宗术语转化为一个美学概念,并以之构成了他丰富的美学思想的重要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系列有解放意义和革命性的阐释原则,对中国古典美学具有较大突破,并与西方现代阐释学美学的部分观点相印合。 相似文献
63.
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文化和哲学背景,唤起了魏晋士人的审美自觉,使魏晋士人对自然审美的欣赏走向神、情、气、韵的深处。自然成为魏晋士人生命意识、隐逸意识与悲情意识的审美载体。 相似文献
64.
刘伟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5):93-96
《求阙斋读书录》注解了阮籍82首《咏怀诗》中的52首。曾氏对阮诗的解读以章句为本,重视对诗中意象的分析,重在其讥刺寄托的揭示。 相似文献
65.
韩荣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99-102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它的自然风景描写集中体现出中国古代小说向中国现代小说演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66.
洪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10-113
在中国历史上,元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凝结于礼乐制度的整体性和集体性在多民族文化共生的社会环境中开始发生裂变,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日益萌生,元人的艺术观念因此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内蕴。元代艺术家在继承了儒家传统“抒情言志”艺术观念的同时,更赋予“情”在艺术活动中更加广泛的内蕴,表现出对于情感的本体确认、对于个性情感的张扬和对于世俗情感的肯定等鲜明的时代特征,推动了中国艺术和艺术观念向近代的演进。 相似文献
67.
风景资源是旅游资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合理开发和保护风景资源,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开发建设风景区应本着这样的原则保护风景第一,开发建设第二. 相似文献
68.
周唯一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4)
诗发性情之和。诗人性情之产生与出现 ,常常与他生活的社会时代与政治环境紧密相关 ,并直接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谢灵运生活在晋宋交替时期 ,士族政治地位的下移 ,给他的心灵带来了种种创伤和忧愤 ,为此 ,他在政治上曾作过努力的奋斗 ,但失败了。他的诗歌创作便是在这种境遇下展开的 ,因而具有强烈的士族感情色彩 ,忧时悯世 ,慷慨凄婉 ,孤寂冷峻的情调。 相似文献
69.
Diane Watt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2017,64(3):415-429
The letters by Anglo-Saxon women in the Boniface correspondence are connected by cultural practices and emotions centered on the conversion mission that functioned to maintain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Anglo-Saxon diaspora. A striking recurring focus of these letters is on loss and isolation, which connects them to the Old English elegies. Many of the letters describe the writers’ traumatic experiences that result from the death or absence of kin. These are women who endured the trauma of being left behind when others migrated overseas or who, in traveling away from their homeland, found themselves isolated in an alien environment, displaced in time as well as space. This article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e letters, focusing on the queer temporalities they explore, the queer emotions they evoke, and the queer kinships that they forge. It argues that the women’s letters represent fragments of an early queer archive of migratory feelings. 相似文献
70.
诗与史--论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诗、史关系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提出诗歌反映历史真实的三种方式可概括为写实、寄意、怀古.这表明钱钟书在肯定诗歌反映历史真实的同时更注重诗歌艺术想像与审美创造的能动作用.这一观点可视为诗歌反映历史有别于史书记载历史的本质特征,对于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的独立品格的确立在当时乃至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同时,诗、史关系的研讨还标志着钱钟书的学术思路已由艺术赏析向文学研究多元化发展的新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