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667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前大班额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十分普遍的现象。而幼儿园的大班额集体教学活动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占主导地位,与幼儿交流较少;投放材料不充足,活动开展容易受限;活动缺乏客观评价,教育效果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22.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强家园合作、增进亲子情感交流、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作为亲子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角色的正确定位影响到亲子活动的价值。目前,在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容易扮演四种错误角色:缺位者、旁观者、执行者和强制者,这一现象的存在使活动的意义受到影响。基于此,文章从家长自身、幼儿以及幼儿园三个方面探讨影响家长角色定位的因素,并就如何正确定位家长的角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3.
论旅游对外国留学生整体教学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来华留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许多留学生利用学习之余外出旅游。旅游对于留学生的意义恰好与留学生教育的目的相一致。将留学生的旅游规范化并设计成为独具特色的第二课堂,将对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4.
网民在线活动研究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因特网的出现、扩展与运用,全球网民数量急剧增加,其在线活动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从网络的本质、网民在线活动的内容、方式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对网民在线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极富学术价值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25.
在我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群众性的民俗活动以及亲友乡邻间节日及婚丧嫁娶时的走动往来承载着农民的社会交往,具有 强大的教育和文化整合功能。农耕社会农民之间社交纽带的本质是精神文化纽带而非经济利益纽带。近几十年,我国农村社 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农民社交遭遇困境,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衰落是重要原因,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将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 着力点。  相似文献   
26.
浅论明清徽州的宗族办学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徽州教育非常发达,这是徽州强大的宗族势力重视教育的结果。宗族主要靠兴办族塾、书院和文会等各种类型的学校培养子弟。此外,宗族还重视延聘名师,资助族内贫寒子弟。这些措施是明清时期徽州一府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7.
创新主题实践活动载体是推进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建立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一套稳定持久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规范约束广大党员,保证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8.
团体活动是团体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它特有的活动方式,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改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人格成熟,健康成长。本文重点讲述了团体活动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29.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经创造性继承费尔巴哈“感性对象”原则与黑格尔否定的辩证法,马克思阐发了“感性活动”的物质基础与能动原则,赋予其三重规定:为生存资料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形成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的物质交往活动、为个性自由推翻现实矛盾的革命改造活动。马克思将人的“需要”机制作为推动和创造原则论证了感性活动从“生存”到“自由”的辩证运动过程,从而揭开了整个社会历史形成与发展之谜,确立了其哲学的实践基础,实现了对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整体超越。而对感性活动进行生存、反思与自由的当代诠释,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论断找到重要哲学支撑,这既从学理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印证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特殊历史性,又在实践层面预示了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性,为社会创造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0.
Over the past 20 years, rural areas in Western societies have transformed from a production to a consumption space. Much research on rural diversific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has focused on farmers and their wives. However, it is useful to examine side activities run by non-farm women which have slowly emerged in the last few years. In view of discussions about rural decline, the value of such activities should be looked at in a new light. Although these activities may not significantly reverse unemployment figures,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glue’ to motivate a household to remain in declining areas as small-scale economic activities contribute to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and a higher level of well-being. In this article we draw on the personal stories of women who undertake side activities in the Veenkoloniën, the Netherlands. We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enable these women to start a side activity and the related organizational and emotional struggles they face while running such activities within the perimeter of their home. We further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ide activities for the empowerment of women in rural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