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1篇 |
免费 | 131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7篇 |
民族学 | 80篇 |
人口学 | 222篇 |
丛书文集 | 244篇 |
理论方法论 | 140篇 |
综合类 | 2391篇 |
社会学 | 312篇 |
统计学 | 47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122篇 |
2017年 | 123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206篇 |
2013年 | 375篇 |
2012年 | 283篇 |
2011年 | 242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208篇 |
2008年 | 231篇 |
2007年 | 264篇 |
2006年 | 205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高技术产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方面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选取2006—2015年面板数据,研究创新要素集聚及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集聚的非均衡分布特征明显;除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外,创新要素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创新要素集聚在省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省域内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2.
为了获得淬硬H13模具钢在高速铣削后的高质量表面,基于单因素实验设计法,采用TiAlN涂层硬质合金立铣刀对其进行高速铣削实验。通过使用NPFLEX白光干涉仪和PROTO X射线衍射仪对加工后工件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以及表面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同时分析了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轴向切深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切削速度为150 m/min时,表面粗糙度Ra值最小;当每齿进给量为0.06 mm/z时,Ra值最佳;而当轴向切深为0.06 mm时,Ra值最大。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表面残余压应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每齿进给量的增加,表面残余压应力变化并不显著,而随着轴向切深的增加,表面残余压应力增大;最大表面残余压应力和最小表面粗糙度的组合并不在相同的切削参数下获得。 相似文献
133.
利用2000—2012年样本数据对全要素省际能源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样本期间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能源经济效率整体都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且生产过程中低效率地区大幅增加,分布状态由“点状”向“面状”扩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下降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为: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结构是能源经济效率变化和地区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运用门槛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区域空间分布研究,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低排放—结构较合理、低排放—结构欠合理、高排放—结构较合理类群、高排放—结构欠合理和高排放—结构不合理5大类群,最后结合各类型区域自身发展特点,提出因地制宜的低碳绿色发展建议,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提出能源经济效率改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4.
农田水利作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基于DEA在全要素生产的框架,构建全面衡量我国农田水利效率的指标——全要素农田水利效率,选取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 Malmquist方法测算31个省的全要素农田水利效率,并对不同区域农田水利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全要素农田水利效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东北地区效率最高、超过农业大省聚集的华东和华中地区;全要素农田水利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完全匹配现象,主要与农田水利效率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有关。基于农田水利效率省际差异,采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影响全要素农田水利效率的门槛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田水利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收敛门槛效应、机械动力投入对农田水利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加速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35.
针对目前新型Cr12Mo1V1剪切刀具在使用中频繁发生破坏行为,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系统研究了该刀具在切割工况下的力学行为。先得到了该刀具的详细应力场,确定其危险部位,并基于经典强度理论对其破坏进行了分析与校核;详细研究了刀具在出现不同几何尺寸的三维角裂纹时,其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结果。基于这些结果对该刀具的几何结构与尺寸进行了优化,降低了应力水平,提高了抗断裂强度。 相似文献
136.
海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地区差异分析——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EA的Malmquia指数方法,对2000-2009年海南省及各市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海南省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缓慢,而各市县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推动海南省及各县市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则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影响,而海南省的规模效率普遍偏低,因此提高TFP增长率的途径应该是加快科技创新并提高投入要素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37.
金山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0(3):1-6
对245户黎族家庭的调查结果表明,受访家庭户主的社会流动率较低,向上流动渠道不畅,社会封闭现象严重,部分受访者的社会阶层不升反降.受教育程度越高者,所处社会阶层越高、越稳定,流动的比例也越低.受访群体的代际流动渠道狭窄,上升渠道单一,从事商业服务业几乎是农家子弟的惟一上升途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户主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与父辈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8.
《生产规划与管理》2012,23(2-3):160-170
Logistics plays a key role for industries since it reveals a critical function designed and managed to pursue economic goals. A large amount of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providing models which can be used to minimise logistic costs. However, models usually neglect externalities, i.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that have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propose an inventory model to support decision making in means of transport selection and order lot sizing (sustainable order quantity) which minimise both logistic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Dependency of logistic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is shaped as functions of the ‘loss factor’, a parameter adopted to classify means of transport based on loss in transport energy. Time and cost constraints as well as the actual means of transport availability reduce the domain of theoretical solutions and limit the set of feasible ones. When there are no feasible solutions, three different strategies are identified and discussed to support logistic management in meeting sub-optimal feasible logistic performance under time, cost and means of transport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39.
余华被不少人认为是“跟鲁迅走得最近的人。”从余华的小说中探寻鲁迅因子,探寻余华在文化精神和创作上对鲁迅的继承。余华在对弱势群体中的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儿童的生存状态的极大关注上,在“批判国民性”和“反思历史”的两大启蒙文学主题上,都体现出对鲁迅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140.
窦永涛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97-100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足球暴力引发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发足球暴力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裁判因素、球员因素、观众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相关管理部门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我国足球暴力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治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