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02篇 |
免费 | 288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3篇 |
民族学 | 81篇 |
人口学 | 222篇 |
丛书文集 | 248篇 |
理论方法论 | 141篇 |
综合类 | 2412篇 |
社会学 | 317篇 |
统计学 | 48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23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209篇 |
2013年 | 379篇 |
2012年 | 285篇 |
2011年 | 242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231篇 |
2007年 | 265篇 |
2006年 | 206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赵华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105-112
当代徽学是利用历史文书档案和其他历史资料 ,研究宋代以来徽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变化规律 ,阐明徽州人在异地他乡的活动和徽州文化的发展 ,探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运动问题的学问。当代徽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 :内容丰富、成就辉煌、现象典型、影响广泛。在当代徽学形成过程中 ,宋代以来徽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及其在外地的影响 ,是社会基础 ;2 0世纪 5 0年代 ,徽州历史文书档案的大量发现 ,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42.
按要素贡献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性分配原则。较之其它分配方式 ,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特点是 :要素分配尺度的多维性 ,要素收入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要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943.
姚玉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3):149-152
城镇社区法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繁荣的必然要求。城镇社区法治建设在我国还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要明确城镇社区法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健全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城镇社区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严格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944.
浅析近代早期英国的社会垂直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4):81-85
近代早期英国出现了频繁、合理的社会垂直流动。频繁的社会垂直流动既表现在非绅士阶层人士跻身绅士阶层、社会下层人士跻身中间阶层,在阶层的层级次序中实现了向上社会流动,也表现在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向下社会流动。合理的社会垂直流动主要表现在社会垂直流动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之中、向上社会流动大于向下社会流动、大贵族的地位相对稳定。频繁、合理的社会垂直流动影响着近代早期英国社会变迁的进程。 相似文献
945.
中国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关系及其地域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当前中国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匹配关系特点的基础上,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元,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人口-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建设用地人口负载能力趋向降低,在地域上基本呈现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四大板块的分异特征;人口-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系统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潜力东部明显高于西部;西北内陆省份发展的综合水平最低,应成为未来政策引导和调控的重点.应采取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紧凑型城镇、通过区域政策引导人口合理迁移流动等措施,协调我国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6.
残疾人体育事业作为我区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不容忽视。通过阐述现阶段我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并作了简要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并为今后残疾人体育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47.
流失与更替:工人、农民数量与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82—2000年中国工人、农民两个职业的变化情况说明,这两个职业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流动。这种流动主要体现为(1)农村青年离开农村,改变农民的职业身份;(2)原来的工人大量流失;(3)农民与工人职业的变化体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4)工人、农民身份的变化与人口迁移流动紧密联系。目前的这种社会流动模式存在着比较大的隐患,如果对这种模式的缺陷认识不足,就可能产生一些不利于社会长期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948.
高校人才招聘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忠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人才在高校的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而高校在人才招聘中,许多因素具有模糊性,这些因素与评判等级之间存在模糊关系。为了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改进和完善对引进的高校教师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引入了模糊数学方法,用模糊数学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对应聘人员进行评价、选拔。 相似文献
949.
林素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34-37
本文主要从思想认识的角度 ,即从认识路线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在深化劳动价值理论讨论中“要素价值论”存在的问题 ,并说明理论研究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50.
崔思朋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5):279-292
以往有关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及相关问题研究中,气候与人口因素是两条基本线索,但是通过对时空维度下农牧交错带变迁考察可以发现,气候与人口因素的影响各有偏重,且在不同时期影响程度也有差别。因而本文在考察气候与人口因素对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变迁影响的基础上,认为有三个关键点应加以关注:(1)要区别对待气候与人口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程度;(2)注重农牧交错带变动的核心区域\"边界地带\";(3)农牧业选择对农牧交错带环境景观变化与生态系统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