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9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164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1280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旭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7,4(1):94-99
在A-J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间的距离衰减系数变量,采用3阶段博弈,分析技术创新企业间的距离对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市场的影响,分析企业在博弈中的决策,以及决策条件和效果,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合作创新决策提供依据。博弈第1阶段是企业在产业集群内的创新合作对象选择,决定相互之间的距离;第2阶段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决策;第3阶段是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古诺竞争决定产量。  相似文献   
92.
以演化博弈为主要分析工具,构建了产方与学研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了演化稳定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合作教育时,产方与学研方的积极合作是双方的良性演化稳定策略。分析认为,双方最终选择何种策略受到产方与学研方的内在需要和政府部门的外部介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集约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对专业外语的忽视,使得外语教育形成了起点与终点基本均为公共外语的这种粗放的教育模式,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应试而非国际竞争与交流。从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来看,在高级公共外语基础上乘势继续专业外语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语教育集约化问题。就目前而言。培养合格的专业外语的师资不是技术问题、它需要高校前瞻性认识及优惠的政策。  相似文献   
94.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优化专业学科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时代主题.高等教育设置"人文教育"本科专业之必要性表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深化高师教育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理性选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各项人文事业的逻辑定位;配合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人文精神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95.
当前,作为土地股份合作制运行的要素有农民土地使用权、生产技术、农业生产资料等,而劳动力资本这一要素没有被考虑在内。由于在一定时期内我国仍将有大量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当前通过定性劳动力产权、量化劳动力资本,将劳动力资本作为土地股份合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实现劳者有其股,并参与收益分配,既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6.
形成性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终结性评估结合共同构成学习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村卫生室的现状特点以及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就诊行为的分析,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制度缺陷。认为应该重新定位村级卫生室的职能,加大对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的资助,积极培养农村医疗保健人才,充分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8.
比较中苏两国在1950年和中俄两国在2001年签定的两个条约,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特点及宗旨.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相似文献   
99.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suggests that inequity based on perceived status may be an issue with heterogeneous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This paper explores issues of status based on race, ethnicity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n the New Zealand tertiary classroom where there is a diverse mix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 four-year research project examined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ertiary students towa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 indicate that initial assumptions of relative status and ability of group members have a major effect on the outcomes of the group. These assumptions, demonstrated by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y be based on expectations of language ability and familiarity with the pedagogic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assumed norms and behavioural patterns of the host educational setting, and may disadvantag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is can become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limiting the effective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group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other students perceived to be of low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ust and reciprocal interdependence among group members. Strategies to weaken the effects of status, promote more equitable interaction and foster productive group outcome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00.
The paper aims at showing that beyond its economic nature the firm is an organized social institution. The theory of the firm does not succeed in unifying in a single analytical framework both its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imensions. In contrast, organization theory – notably organizational sociology – deals with the intertwining of these two existential elements of firms. The cross-fertilization which occurs between these two social sciences can be used to propose a real socio-economic theory of the fi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