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832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自耕农的贫困始终是困扰北魏政权的重要问题。北魏自耕农来源的多元化与致贫因素的复杂化使得北魏自耕农负担不断加重。北魏自耕农的贫困与贫富差距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北魏制度设计的缺陷。北魏政权为防止自耕农贫困而采取的赋税蠲免、灾伤赈济以及税率调控等措施仅是头痛医头之举,并未从制度上解决根本问题,因此也无法从根本上缓解自耕农的贫困。这最终导致了北魏的衰亡。  相似文献   
72.
调查显示,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胶南市农民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新的特点:需求日趋高涨,但差异性明显;生活日趋丰富,但单调性突出;认知意愿增强,但制约因素较多;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不良文化冲击较大。农民对“知识武装”、“专业技能”、“资金投入”、“文化自办”、“文化下乡”、“文化带头人”等精神文化需求尤为迫切。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提高对农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财政投入;丰富文化产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扶持引导;多层次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73.
精神家园是人们心理上认可、信赖、追求的归宿和寄托之所,不仅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型期农民精神家园建设必须通过培育其实体家园感、安居乐业感、归属感、自我成就感、文化认同感、政治认同感的途径,以培育其价值支柱、自主意识、文化活力、舆论氛围、和谐网络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74.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走在全国前列,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市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具有阶段性、多元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其驱动机制包括:制度创新、城乡统筹、科技支撑和社会保障等因素。宁波市要实现2020年农民纯收入翻番的目标,仍面临一系列的制约瓶颈,需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与城乡一体化、产业布局调整、促进非农就业和加速城镇化相结合,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破解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题。  相似文献   
75.
“吴满有方向”是学习吴满有运动中的口号和目标,即经济上是要努力成为劳动和发展生产的模范,政治上成为拥护革命和公私兼顾的模范。“吴满有方向”不仅是一场农业领域的学习劳模运动,更多的是从政治、社会文化视角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探索。边区党和政府关于充分发挥劳动效能、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村“冒尖户”、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等体现“吴满有方向”的富农举措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许多理念不谋而合,对当前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致富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6.
渠道制胜是现代市场营销的新观念.通过对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农的入户抽样调查,发现导致其荔枝增产不增收的关键因素在于渠道单一、组织松散、冲突频繁且缺乏促使相互信任产生的交流沟通平台等方面.为此,从加强荔农教育着手,通过创新种植模式、加大关系专用性资产投资、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等措施,尝试构建了基于信任特征的荔农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77.
土地与农民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农民对土地更寄寓着复杂而深切的思想感情。对此,不同时期的新文学作家进行了风格各异的书写。这些书写中折射着时代政治和文化的巨大嬗变,反映出作家们复杂的思想文化立场,更体现出农民与土地之间始终不能割舍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8.
论文首先提出了农户消费的“居民化”趋势这一新的金融需求分析视角,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户消费性融资的“民间性”、“无息性”和“互助性”等特征,揭示了农户消费性金融的发展路径和取向。接着通过农户消费性融资需求与农户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证明了收入差距是造成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农户陷于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了各类农户的消费融资需求特征并将其分为四种类型,指出农户的消费性“融资”需求并非完全是金融性需求,它还包括了救济性的、财政性的需求等多个层面。得出的基本发展思路是:农户消费性金融问题的最终解决,依靠的是高度专业化的金融形式、规模化的运作方式和城乡消费金融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9.
根据现行宪法和中国已加入的国际公约的规定,公民应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因身份不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现实权利上与城镇人口存在着很大差距。农民是国有资产的投资者和所有者,理应享有所有者权利,而现存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限制了农民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这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极不相容的。因此,建设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全体农民以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是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0.
运用1998—2009年陕西省农村信贷产品相关数据,就农村信贷产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农村信贷产品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村信贷产品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并针对当前农村信贷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农户的需求,对陕西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在实现"三农"公平享受金融资源的基础上,促进陕西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