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87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57篇
社会学   2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女性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喧嚣之地。在本土女性意识与西方女性主义先锋意识的交杂中,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滥用,造成了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待性别差异与性别写作多元化的激进和浮躁,也使得其无法避免性别主义批判与学术研究价值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实现性别研究的中国文化语境转向。在研究公共性别经验的基础上,将当代女性主义带回到性别研究的学术殿堂。  相似文献   
152.
女性主义作为20世纪下半叶兴盛的西方社会思潮,它的发展时逢科学技术进程的历史转折点,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性别视角对现代科学做了全面的反思,体现出女性主义独特的科学观。文章尝试着对女性主义科学的兴起背景和主要特征进行探讨,并对此做出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3.
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景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它旨在批评贬低和歧视女性的伦理理论,建立男女平等的伦理学说。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渊源和社会历史背景,在发展中呈现出“破”与“立”两大主流,并以自身的理论特色与其他伦理理论区分开来。它主要探讨的实践主题有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性伦理等。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命运将寄托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4.
台湾女性诗歌中的女性主义自觉,大约始自70年代末,在八九十年代渐成风气,但是台湾女性诗歌中的女性主义因素的出现则大在早于这个时段。60年代末,蓉子创作的组诗《维纳丽莎组曲》,应视为台湾女性主义诗歌的滥觞。此后,女性诗歌从爱情婚姻、生存困境、生理等方面,以自己的身体与经验作为审美感知的原点,进入到对个体生命、对自然本真的体悟中去,这正是女性主义最内在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55.
156.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她的思想上先进的、落后的意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这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女性意识萌发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奥斯丁在父权社会中为女权主义写作的艰难历程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57.
西方性别角色态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西方性别角色态度研究有以下特点 :测量量表多样化 ;研究的概念复杂化 ;跨文化研究 ;性别角色态度发生变化。西方性别角色态度的最新发展是矛盾的性别主义理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8.
小说《浮现》除了涉及到西方当代社会中的某些女性问题,对现代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失衡、环境破坏等现象也有所展示,并且提供了一条女性与自然联手、共同对抗父权体系以求解决危机的途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现实意义上,《浮现》都是一部体现了生态女权主义思想的力作。  相似文献   
159.
This piece of writing is a joint initiative by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Gender, Work and Organization writing workshop organized in Helsinki, Finland, in June 2019. This is a particular form of writing differently. We engage in collective writing and embody what it means to write resistance to established academic practices and conventions together. This is a form of emancipatory initiative where we care for each other as writers and as human beings. There are many author voices and we aim to keep the text open and dialogical. As such, this piece of writing is about suppressed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at our collective picket line allows us to expres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open‐ended nature of the text, and perhaps also to retain some ‘dirtiness’ that is essential to writing, the article has not been language checked throughout by a 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  相似文献   
160.
The article proposes a Gender Politics of Aging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ging societies. The approach recognizes the feminization of old age, ageism’s roots in sexist discourse, and the need to recognize the role of politics in driving demographic debates. Drawing together arguments from feminist gerontology and political demograph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intersection of politics and gender must be considered if appropriate responses to an older, feminized demography are to be produced. I conclude that the work of aging feminists provides a rich vein of research and praxis from which a gender politics of aging approach can dr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