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8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503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2494篇
社会学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我国交通运输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客运服务的质量仍然偏低, 与硬件的完善不相称。客运制度、服务意识、敬业精神、乘客素质等都是影响客运服务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912.
我国的出版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性质决定了出版工作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在强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与驱使下,编辑增强政治意识显得特别重要。编辑也要讲政治,只有深刻地理解政治形势,树立坚定的政治意识和政策观念,才能做好出版工作,更好地推动出版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13.
从消费者和消费环境变化的角度,即消费者心理、消费意识和消费社会的特点出发,对唐.德里罗的作品《白噪音》进行分析,从而探询消费社会出现的成因。  相似文献   
914.
本文阐述了公共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公关关系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本文从公关理念、公关意识和公关务实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阐述了公共关系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15.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社会思潮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社会意识中,社会思潮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在意识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社会思潮包含着社会心理、思想体系和思想运动三个要素,这就构成了社会思潮发展的方向。社会思潮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产生是各种社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社会思潮都有一个从产生、发展到高潮再到消亡的过程。把握这一理论对于研究现实社会中的具体思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6.
性格懦弱的吴梅村,在明清易鼎之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毅然仕清,这是由其珍视生命的生命观所决定的。此后这一抉择便带给他无尽的痛苦,故在其后半生的诗歌创作中充满了用全部生命力量来忏悔的信息,由此,可以清晰地感知吴梅村其人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917.
文章论述了法律意识对法律实践的指导作用,提出法律意识是立法实践的指南,是正确执法与司法的思想保证,是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的思想保证。论述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分析了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指出培养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需要,是依法治国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对加强高校失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18.
陈涵平 《兰州学刊》2008,(5):205-208
韩少功的创作具有浓厚的生态意识,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通过描写回归自然展现出一种和谐生态观;通过记述万物有灵展现出一种众生平等观;通过抒发对大地的感激展现出独特的自然伦理观。上述内容在其近作《山南水北》中有着集中而强烈的体现。  相似文献   
919.
论李东阳的仕宦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阳的仕宦意识经历了一个由强烈到淡薄的发展过程.弘治十四年以前,他的仕宦意识比较强烈,这主要与其少年教育、仕途经历、君臣关系有关.之后,这种意识逐渐淡化;至正德间,已非常淡薄.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点:功成身退思想之影响;体弱多病,痛失爱子;朝政昏暗,对国事彻底失望.正德间,东阳不能去位,并非迷恋相位,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并没有真正达到能屈能伸,舍弃一已私利之境界.无论如何,这对国家是有利的.正确把握李东阳仕宦意识之变化,有助于对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920.
建设现代化的政治文明离不开较高的公民意识,即人的现代化。由于对公民意识不正确和不全面的理解,及现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对落后,造成我国公民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必须推动传统的政治教育向着现代化的公民教育转化。而推进公民教育必须有完备的教育体系、公民教育教材、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和民主实践的教育途径作为保证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