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文章通过丰富详尽的史实和作者亲历,见证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对比变化,阐明汉藏两族同为中华民族重要成员和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深刻揭批达赖分裂集团近年来策划、制造的分裂事件的目的和实质;号召西藏各族人民珍惜、维护今天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酝酿对华政策调整的时代.在约翰逊政府时期,以提出"遏制而不孤立"为标志,美国战略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在认识上基本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为尼克松政府实际调整对华政策打下了基础.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为一直到现在的美国对华政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框架.分析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对认识历史和现实的美国对华政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文章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正负面影响,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党员干部自身修养和教育并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4.
作为我党三代主要领导人的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尽管执政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反腐倡廉始终是他们治党治国的基本国策。我党反腐倡廉的理论开始于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丰富和发展了这种理论。他们反腐倡廉思想既有一致的方面,又有各具特色的地方。认真学习他们反腐倡廉的理论和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腐败、遏制腐败,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全面胜利,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中国之侠从<韩非子>最初为其命名起,就有明显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等"四大特征"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似.但韩非显然遮蔽了侠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司马迁曾致力于以"仁"、"义"重新塑造侠的道德形象,使侠在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层面上表现出先进性来.但在具体的历史现实中,侠在西汉就已经完成了从义侠到黑道的堕落蜕变,从此在现实和想象层面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并随时纠结在一起.今天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对于深深植根于传统的中国侠文化,亦应一分为二,作两面观.  相似文献   
66.
我国公务员权利纠纷向来采用行政机关内部方式加以解决,但这一途径存在着天生的缺陷;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受到社会现实的挑战而不断得到修正,这就为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提供了内部救济和外部司法审查相结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67.
贪官污吏的大量存在是封建社会腐败的重要表现,他们的大行其道是司法不公、民不聊生的源头。蒲松龄借《聊斋志异》中的不少篇章揭露了古代封建社会官虎吏狼、贪婪暴虐、营私舞弊、官商勾结的黑暗现实。通过对我国古代贪污腐败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分析,总结了我国古代治理腐败的方式,以期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提供重要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8.
在《西游记》前七回中,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可谓是最为精彩的片段,而无独有偶,在《南游记》里,也曾有华光大闹天宫的记载,然而因出身与动机存在差异,两者大闹天宫的结局竟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69.
80年来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 ,同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一部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  相似文献   
70.
学术界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探讨上,而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本质是对公司不合理配置的控制权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过程。总结了Facebook、雷士照明、万科和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关于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认为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并归纳了公司控制权在重新配置和调整过程中的五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基础,即包括政府、出资者、经营者和员工等在内的各要素主体所提供的环境要素、物质要素、决策要素和执行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最终,明确了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调整的整体趋势,即哪个主体提供的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越高,其享有的控制权也就越多。研究结论揭示了公司控制权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规律,深化了公司控制权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缓解实践中的控制权争夺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