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16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683篇
理论方法论   155篇
综合类   4162篇
社会学   14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相对于科学和艺术而言,技术无疑是变革社会的直接力量。但技术的生成、演变,以及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发生的特定作用,都源于它所依赖的科学基础。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高层次需要,人类不仅追求技术(或技术载体——工具)的功用,而且追求技术(或技术载体——工具)的艺术美感;创造一个美的世界是人类实现其需要的必然要求,这也是人类对技术功能的本质要求;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利用技术的过程中,追求一种美的境界和美的感受;对艺术美的追求,推动着技术的完善,也决定了技术完善的方向;归根结蒂,艺术旨向是技术发展的愈益显著的特征。科学、技术与艺术,是评价人类行为的三个维度,科学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的理论可能性;技术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的现实可行性;艺术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结果的理想性或美感度。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美学旨向,更体现了人的类本质。  相似文献   
912.
本文选取屈原《九歌》诗中的主要部分对诗歌的情景艺术进行分析,解读融合在景物中的诗人的情感。景物所体现的一股浓郁劲健的生命意识,与诗人一腔忠诚而横遭谗毁、深眷家国而愁绪满怀的情感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913.
美术理论研究和创作是有机互动、缺一不可的。目前,中国艺术领域的理论研究滞后,理论远落后于创作实践的需求。本文提出了美术理论研究要与时代同步发展,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14.
端午节源于古代人们对“恶月恶日”季候的深刻观察与体验.期祈“驱邪禳灾”而产生的具有现代卫生防疫因子的系列循理应对法式与习俗。建构端午节的民俗活动都汲取着中华医药文明养分,形成了神秘而又极具医学理性的古代社会卫生防疫理念。端午节就是古代社会拥有深刻公共意识和广泛民间基础的卫生防疫节。  相似文献   
915.
当代是一个所谓后现代的时代.其精神状况主要表现为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在这样的境遇中,当代艺术也具有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特性.关于当代艺术本性的思考是关于它的批判.在批判中,艺术显露其本性.当代艺术的使命是为当代人的生存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16.
中国民间说唱艺术是中国文学和各类艺术的母体,孕育了小说、戏曲等,并对音乐和舞蹈等有明显影响,研究价值较大。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经济体系,民间说唱艺术原有的市场体系被改造。政府通过“划分经济成分”等行政手段改造了说唱艺人,说唱表演场所也被国有化。说唱艺术创作体系被国有化改造,创作者的利益难以保证,生产体系被阻断。改革开放后,说唱艺术的国有经济体系逐步变革,说唱艺术团队多采用双轨制经营。部分民营团队回归传统经营方式,借鉴了现代市场化的经营,生存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17.
英雄主义豪情,不仅决定了张承志与张炜创作的诗性气质,而且,决定了张承志与张炜对生活的理解,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英雄形象塑造。这就涉及张承志与张炜作品中的“我”或“主体抒情形象”与“民间英雄”之间的深刻关联问题,从诗学意义上说,这涉及作品中的“替代的主体”或“诗人自己”。张承志和张炜对英雄主义的深刻理解,对历史主义的真正透视,对民族命运的直接关怀,使他们的史诗性创作显示出“绝代的光华”。  相似文献   
918.
先秦时期的祝官文献主要面向神灵,但有时也指向世俗层面,如《周礼》六辞。“六辞”中的“会”是“话”字的假借,因此“话”是一种指称“善言”的仪式性文体。祝官在早期承担训诫的职能,他们在工作中常常会积累辑集一些格言谚语以用于训诫。这些辑集的格言谚语形成话体。“话体”最初作为一种承担着训诫职能的仪式性文体,它属于祝官文献。随着史官群体及优人群体的兴起,产生了语类文献及优语文献,这些文献促使“话体”由神圣性文本向世俗化文本的转变。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一是“话体”为“语体”所继承;二是“话体”向话本小说的演变。在殷商及西周早期一般用“话”来指称记言文献,这一用法在春秋时期被“语”体所取代。先秦时期重视讲说故事的“善言”性质,而话本及说话伎艺突出故事的娱乐性,这种由“善言”到“故事”的转化实际上反映“话体”向话本小说的演变。  相似文献   
919.
20世纪50-60年代,曾发生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诗发展道路的讨论。在阶级性、革命性为主导意识的文化环境中,这次讨论的重点限定在诗歌形式方面。为了完成对新诗的“改造”,民歌和古典诗被指定为新诗的“学习”对象。由于民歌与古典诗在存在状态与方式上的差异,“学习”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强调和运用着,因此对新诗的实际影响并不一样。也由于“学习”对象本身的规定性及其之间的差异性,一部分诗人、诗评家意外获得了一些属于诗本身的并不开阔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920.
运用《拉奥孔》中“画”与“诗”的经典观点,对音乐剧艺术形式的本土化创作进行阐释,以一部具有浓郁本土色彩的音乐剧《牵手》为例,分析如何通过“时空转换”,把一张在网络媒体上传播的牵手新闻照片,融入地方民俗,创制为本土音乐剧,完成从“画”到“诗”的转换过程,探究音乐剧本土化创制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