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734篇
民族学   13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348篇
理论方法论   133篇
综合类   2914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As a result of government budgetary limits and rapid market growth, many public service systems—such as health care—are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ve customer wait times that have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This problem might be solved by allowing private firms to enter these markets, which would provide customers with a choice between a free (governmental) public service provider (SP) and a fee‐charging (or “toll”) private SP. In such a two‐tier service system, the two SPs are differentiated by service quality and cost efficienc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mpetition and coordination issues for two‐tier service systems with customers who are sensitive to both service quality and delay. The free system attempts to maximize its expected total customer utility with limited capacity, whereas the toll system attempts to maximize its profit. Neither goal is aligned with the social welfare goal of the public service. To achieve the social welfare goal, the govern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oordinating the two‐tier service system via the budget, the tradeoff of social members' goals, and tax‐subsidy policies. Using a mixed duopoly game, we establish Nash equilibrium strategies and identify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two‐tier service system. We employ several interesting and counter‐intuitive managerial insights generated by the model to show that the public service can be delivered more efficiently via customer choice and SP competition.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a relatively low tax‐subsidy rate can almost perfectly coordinate the two SPs to achieve most of the maximum possible benefit of the two‐tier service system.  相似文献   
832.
越来越多像GE这样的大型企业在利用多属性逆向拍卖选择新的供应商采购产品时,通常会设定较高的固定投标成本。针对此情况,建立了三阶段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并利用求解子博弈纳什均衡策略的方法,推导出了供应商的最优投标价格。并得到以下两个主要结论:一是供应商的最优投标策略是按照生产产品真实的质量和交货期进行投标,且投标价格为最优投标价格;二是采购商的最优策略是选择投标价格最高的供应商作为拍卖获胜者,这一违反直觉的结论。这是合理的,因为投标价格最高的供应商也是类型最优的供应商,也即投标质量和投标交货期组合最优的供应商。最后,利用数值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显示出设定相对较高的固定投标成本对采购商来说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33.
文章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供应商所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应用微分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四种不同的质量管理博弈情形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质量管理策略、收益和整条供应链的总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收益分配比满足一定条件时,从Nash非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到弱激励Stackelberg博弈情形,再到强激励Stackelberg博弈情形,最后到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对于制造商、供应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来说都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所以,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是供应链质量管理所追求的最理想的情形,为了有效促进该情形的实现,文章应用Nash讨价还价模型对该情形下合作双方关于供应链系统的剩余利润分配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对一家电风扇制造商的供应链进行调查来获得仿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834.
供应链契约作为一种有效的经营合作模式,已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广泛认同,并在实际的产业化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市场需求及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引发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契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严重影响了产业化组织的运行效率。为探索供应链契约模式的稳定性并制定有效的优化策略,通过静态博弈模型得出供应链契约模式价格波动区间,进而深入分析了决策参数对契约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期权市场的风险规避功能,寻求风险外化通道以协调契约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为探索供应链契约模式中供应商的高违约率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35.
基于博弈论和契约理论,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寡头市场质量差异化产品定价过程中虚假信息的问题。消费者与企业关于产品质量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为企业使用虚假质量信息提高企业利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分析企业使用虚假信息的问题,本文基于Bertrand博弈模型构建了双寡头市场质量差异化产品定价模型并求解企业利润。求解结果表明双寡头市场的纳什博弈均衡解为两企业均使用虚假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契约的角度对企业使用虚假信息的问题进行了合理规避。最后运用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36.
本文研究求职者投递简历量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由网站招聘服务商和用人企业组成的招聘服务供应链中的合作广告对招聘效用的影响。网站服务商首先确定招聘套餐价格和广告赠送率,用人企业根据套餐及广告,确定本企业对求职者提供的职位搜索价格。运用斯坦伯格博弈模型进行合作广告效用预测显示:(1)对于用人企业,广告效用增加,求职者对本单位的招聘职位搜索价格增加,企业期望简历量和期望效用增加。(2)对于网站服务商,固定广告赠送率可确定职位价格;固定职位价格可确定广告赠送率;提高广告赠送率可激励用人企业选择更高价位广告。将上述理论运用于企业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和新安人才网三家网站建立招聘服务供应链时的斯坦伯格决策,可从企业、服务商和供应链三个角度综合做出决定-若企业在安徽省内招聘则优选新安,在全国招聘则优选智联,可保证企业招聘效果和服务供应链效用最优。上述方法为中小企业选择招聘服务商提供参考,也为人才管理理论研究拓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837.
合理的风险分配是实施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重要保障。在分析联合体成员公平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对FS模型的改进,构建了联合体牵头方与联合体成员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从联合体成员嫉妒负效用以及同情正效用两方面,对联合体牵头方的最优风险分配以及联合体成员的最优风险投入进行了均衡分析。最后,采用调研获取的参数分析了不同风险承担比例下联合体成员的公平偏好系数对联合体成员风险投入、联合体成员效用、联合体牵头方效用以及联合体整体绩效的影响。特别地,联合体成员应对不同风险分配方案时会产生不同心理偏好,低分配比例情景下嫉妒偏好的增强会提高自身效用但降低联合体牵头方的效用;高分配比例情景下嫉妒偏好的增强不仅会降低联合体成员效用还会降低联合体牵头方以及整体效用,相反,同情偏好对联合体绩效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38.
地方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主要有属地治理和合作治理模式,合作治理逐渐成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共识。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行为演化路径与稳定策略,探究地方政府间达成并巩固合作治理联盟的因素。比较有中央约束和无中央政府约束下地方政府属地治理和合作治理四种演化博弈结果表明:在属地治理背景下,无论中央政府是否对地方政府进行约束,地方政府均倾向于“搭便车”行为,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在属地治理中面临失灵;在合作治理场景中,地方政府的稳定策略均向达成合作治理或均不治理的方向演进,但在中央政府约束下,地方政府的稳定策略能快速有效得向合作治理的方向演进。为实现大气污染的有效治理,地方政府间必须形成有效的合作治理联盟,合作收益是达成大气污染合作治理联盟的必要条件,而合作成本与中央政府约束的程度决定了合作治理联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39.
非常规突发事件爆发后经常会造成多个灾点,而各灾点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单独的应急资源中心很难同时满足这种要求,因此如何把多个应急资源中心所储备的应急资源公平合理地调配到各个灾点成为应急决策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各灾点对应急资源需求变化的动态过程即按照应急资源需求信息的变化将整个应急资源调度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灾点多阶段的应急资源调度过程理论模型。随后以博弈论为工具,在进行一系列模型假设和确定各灾点灾情的前提下,建立面向多灾点需求的应急资源博弈调度模型,并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进行求解,实现对各灾点以最小的“虚拟成本”进行所需应急资源的调度。最后的模型仿真测试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模型与算法也为商业物流中的资源配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40.
We propose a methodology, called defender–attacker decision tree analysis, to evaluate defensive actions against terrorist attacks in a dynamic and hostile environment. Like most game‐theoretic formulations of this problem, we assume that the defenders act rationally by maximizing their expected utility or minimizing their expected costs. However, we do not assume that attackers maximize their expected utilities. Instead, we encode the defender's limited knowledge about the attacker's motivations and capabilities as a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ver the attacker's decisions. We apply this methodology to the problem of defending against possible terrorist attacks on commercial airplanes, using one of three weapons: infrared‐guided MANPADS (man‐portable air defense systems), laser‐guided MANPADS, or visually targeted RPGs (rocket propelled grenades). We also evaluate thre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se weapons: DIRCMs (directional infrared countermeasures), perimeter control around the airport, and hardening airplanes. The model includes deterrence e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weapons and targets once a specific countermeasure is selected. It also includes a second stage of defensive decisions after an attack occurs. Key findings are: (1) due to the high cost of the countermeasures, not implementing countermeasures is the preferred defensive alternative for a large range of parameters; (2) if the probability of an attack and the associated consequences are large, a combination of DIRCMs and ground perimeter control are preferred over any single countermea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