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3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64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1925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湘西民歌体裁形式 ,如号子体裁、山歌体裁和小调体裁 ,这说明沈从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一位民族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142.
<聊斋志异>虽是文言小说,但在民间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生命力.事实上,<聊斋志异>是文人品位与民间情趣的融合,是大雅大俗之作.这种含蕴丰富的兼容并包构成了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受到各阶层、各种文化层次人们的喜爱.本文探讨<聊斋志异>的民间情趣,探寻其在民间备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3.
本文通过对互助东沟乡念先村的田野调查,将着眼点放在社会最基层的组织——“村落”上,在搜集、比较、参考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土族宗教信仰的现状、特征及其成因作了介绍和论述。作者认为土族宗教信仰是一种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佛、道以及萨满教等并行的多元体系。  相似文献   
144.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探讨毕业设计(论文)对本科实践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分析了近年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一些基本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结合本校相关措施,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5.
中国民间剪纸造型中的意象表现和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风格具有相似之处。两者形成过程虽然不同,创作思维却有其一致性,相通性。即注重直觉思维,将不同视角的同一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事物组合于同一画面,进行多维空间的意象表现。前者是天然浑成的自我状态,后者却是经过不断思考和探索后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创新革命。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和西方现代美术才有了奇妙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46.
创作活动是取决于人的内在运动,和对时间、地理、文化诸种环境的反映。作为中国民族艺术之一的民间剪纸在其历史演变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开拓,但要求更多的是应与时代紧密结合,在其形式和精神领域的深层推进和挖掘,以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民间剪纸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精神性,结合自身创作挖掘民间纸材与色彩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7.
土族民间祭祀圈与信仰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民和三川土族村落中的部分神祗为切入点,试图用文化人类学中的祭祀圈、信仰圈理论来解释和探讨土族民间信仰与土族村落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8.
竹枝词原为巴人民歌,其源头可上溯到春秋时期的《下里巴人》。竹枝词未必是由《下里巴人》直接演化而来,但它们同为巴人民间歌谣,必然在审美心理和文化内涵上有着相通之处。民间竹枝词最初和最主要的用途当是祭神。在发展演变中,即使是祀神之曲,其内容也多世俗化了。从风格上看,民间竹枝歌曲调多凄婉愁苦之音。从内容上看,以吟唱恋情为主,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当时的民俗民风。民间竹枝歌经唐代文人的大力仿作和提倡,《下里巴人》变为《阳春白雪》。  相似文献   
149.
我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本文论述了开发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必要性,指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0.
新兴期的云南民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新兴期的云南民俗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即1949年至1966年;1978年至今.从而指出民俗研究在认识论上的重大改变,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探索以及新兴期云南民俗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