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3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83篇
民族学   22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574篇
理论方法论   133篇
综合类   4185篇
社会学   124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论述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旅游教育产生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是民族文化传承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多种音乐表现要素的音调,体现出有着共同语境和文化渊源关系人群的音乐语汇特征。弘扬民族多元文化,构建视唱练耳课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文化传承,它能够培养学生体认民族文化的音调感。在选材和教学观念上,应突破欧洲大小调式的局限,深入挖掘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丰富多样的调式资源。透过大量生动的视唱实例,以及听辨、听记等练习,从丰富的素材中提炼不同民族原生态民间音乐最具典型意义的特征音调,培养学生对这些特性音调敏锐的感知力和深刻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全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精神和情操。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收集了《突厥语大词典》和《福乐智慧》中的民间竞技与游戏的语言材料,通过古代突厥语民族的赛马、射箭、马球、达瓦孜、投掷等体育竞技与游戏,试图再现他们当时的社会生活概貌。  相似文献   
15.
元代浙东海洋文学初窥——以宁波、舟山地区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治、经济、宗教诸因素的作用,元代浙东海洋文学(以今宁波——舟山地区为中心)一度出现了繁荣景象,并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其中以中期作品最多,意蕴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在甘肃原生态民间美术数千年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这两大因素不同程度的蜕变使民间美术正面临着被逐渐同化甚至日益消亡的趋势.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针对甘肃民间美术的地域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两方面因素,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本土立场来思考当前甘肃民间美术在多元文化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自我体认和本土化定位从而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贵州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曾取得辉煌的成绩,高校教师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某些方面的研究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民间文学、民俗学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贵州高校民间文学、民俗学教学与研究状况的调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探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回归自然 ,返朴归真”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的主题。作为生态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乡村旅游正顺应了现代旅游的这一需求 ,并迅速走俏国内外。本文从我国现代乡村旅游及其开发意义入手 ,分析了我国这类特种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就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育旅游市场营销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需求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把教育旅游等同于一般旅游的市场营销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因此,尽快实现教育旅游市场营销创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The study investigates European American and Taiwanese grandmothers’ folk theories of childrearing and self‐esteem, building on an earlier comparison of mothers from the same families. Adopting methods that privilege local meanings, we bring grandmothers’ voices into the conversation about childrearing,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ntergenerational nuances in folk theories. In each cultural case, 16 grandmothers of 3‐year‐olds participated in in‐depth interviews that wer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local communicative norms. Although self‐esteem emerged as a central organizing concept in the folk theories of European American mothers, grandmothers spoke in two voices, either echoing their daughters or invoking a counter‐discourse of wariness towards self‐esteem. By contrast, Taiwanese mothers and grandmothers resembled one another—but differed from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in treating self‐esteem as peripheral in childrearing. Results contribute to the growing consensus that self‐esteem is a culture‐specific childrearing goal and suggest that the European American tendency to valorize self‐esteem varies by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