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9篇
人口学   109篇
丛书文集   151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1229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各国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随着各国人均GDP增长呈现先加速下降而后减 速下降的趋势, 分界点就是刘易斯转折点。跨国平行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 刘易斯转 折点在人均GDP为3,000-4,000美元 (购买力平价2000年国际美元) 之间出现。中国的 人均GDP超越了这一水平, 但农业劳动力比重远高于该经济发展水平下的世界平均水 平, 这很可能意味着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仍有较大潜力。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劳动力转移 跨国平行数据

Using World Bank cross-country panel data to estim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we find that as GDP per capita increases, the share of rural labor in the total labor force tends to decrease first at an accelerated rate and then, after passing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at a reduced rat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ross- country panel data shows that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is reached when GDP per capita reaches somewhere between US$3,000 and US$4,000 dollars (PPP, constant international US dollars for the year 2000). GDP per capita in China has exceeded this level, but the proportion of rural labor in the total labor force remains much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for countries at the sam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may imply that there is still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rural labor transfer in China.  相似文献   
52.
张雅丽  范秀荣 《西北人口》2009,30(5):77-79,84
文章在借鉴“推-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推力的角度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模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聚合釜聚酯聚合反应温度过程控制系统及其设计方法。控制系统以高性能单片机系统为直控机(DDC),PC机为上位机(MIS),直控机负责聚合釜釜温及夹套温度采集、分析、控制,并将参数送上位机。上位机负责控制过程的时间及温度值设定、温度监测、工作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54.
概念隐喻视角下拟人的构建及其认知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拟人的研究局限于修辞学范畴,主要考察拟人的修辞功能和效果。认知语言学认为,拟人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而拟人也是一种隐喻。拟人隐喻思维很好地解释了拟人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探讨拟人的构建及其认知力,有助于加深对拟人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55.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观”、“生产力动力观”和“先进生产力观”的三维定位 ,展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6.
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中,深刻认识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准确把握这一要求的深刻内涵.提出要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就必须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明确办学方向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在办学体制上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转换机制,构建学院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7.
传统生产力概念强调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当代环境危机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这一信念发展到极端的产物.因此,人类理当调整其传统生产力观念,将人类保护自然的能力纳入生产力体系之中,使社会-自然系统趋于优化进化.  相似文献   
58.
中国传统文论在理论文体及体貌风格、思维方式及批评方法、历史流变及思想力度等方面,均有着不同于西方文论的鲜明的诗性特征西方文论建造的是结构谨严、层次明晰的理论大厦,中国文论营构的则是高天厚土水长流的诗性空间.中国传统文论诗性空间由以下三个纬度构成其一,由"体"(体裁之体与风格之体)所展现出来的高远的艺术境界;其二,"法"--植根于特定文化的思维方式及理论方法,揭示文化根基之深厚;其三,由前两者所铸成的传统文论诗性特征的恒久的生命力.高天厚土水长流,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是全球化时代中西文论平等对话的本土性资源及文化本位.  相似文献   
59.
"科技伦理"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它无视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在实践职能上的异质性,把本该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于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的头上;它抹杀了伦理学的阶级性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它是批判科技决定论形式下的变相的科技决定论,过高估计了科学技术及其主体对人类历史同时也是实践史的作用和影响,从而问接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合力论".科技的社会伦理取向只能导致科技的停滞甚至被取消,这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恰恰是非人道的、不伦理的,这就是"科技伦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60.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Italy to identify reliable small area labour force indicators. Considering the rotated sample design of the Italian Labour Force Survey,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derive a small area estimator which borrows strength from individual temporal correlation, as well as from related areas. Two small area estimators are derived as extensions of an estimation strategies proposed by Fuller (1990) for partial overlap samples. A simulation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gain in efficiency provided by our solutions. Results obtained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autocorrelation between repeated measurements on the same outcome and different population settings show that these estimators are always more reliable than the traditional composite one, and in some circumstances they are extremely advantageous.The present paper i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Murst-Cofin (2001) Lutilizzo di informazioni di tipo amministrativo nella stima per piccole aree e per sottoinsiemi della popolazione (National Coordinator Prof. Carlo Filippuc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