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321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1483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刘志琴 《河北学刊》2007,27(5):166-169
当前大学生的犯罪状况与引起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法律意识、道德境界等因素有关,因此,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要注重大学生的精神健康,提升大学生心理、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提高其道德"觉解"水平,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行,由法律强制约束向道德自律约束发展。  相似文献   
152.
近代中朝两国西学之对应是东西文化交融与选择的过程。作为同属东亚儒学文化圈内的中朝两国 ,虽然近代面临着相同的境遇及共同的任务 ,但因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之差异 ,两国在摄取西学的具体途径及近代文化的形成上具有各自的特点。近代中国西学以“制夷”为前提 ,因此其“师夷”显得被动 ;近代朝鲜西学则以“变法”为特色 ,因其“开化”更显自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3.
中国近代史上的新音乐运动 ,起步于依声 (外国曲调 )填词的学堂乐歌 ,发展于五四以后“新国民乐派”的声乐、器乐和歌舞形式 ,而成熟于抗战时期的全民歌咏运动。在此历程中 ,新音乐逐渐找到“乐”的时代脉搏和民族本根 ,并且在中国社会动员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4.
何立强 《云梦学刊》2007,28(1):113-116
20世纪中期,中国大地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盛行,《红旗歌谣》和知青文学反映的正是这样一个时代。在《红旗歌谣》和知青文学自然主题的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它们一道共同的风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它们高扬的时代主旋律;反生态、自然审美的缺席是它们共同的特征;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受着同样理念的支配。  相似文献   
155.
德宏傣族的西迁与印度阿洪姆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居住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地区的阿洪姆人的祖先,是从中国云南德宏迁去的傣族。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对德宏傣族的西迁和印度阿洪姆人的形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6.
金亡至南宋灭亡(1234-1279)前的蒙元时代,就词曲嬗递过程的文学生态而言,“乐府文学”流衍的含义系指存在着一个“亦词亦曲”的阶段;其次则指在曲体体式形成、确立后,仍复有一个词曲并行而同被目为“乐府文学”的时期。词曲的合流为“乐府”而并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又因其所属音乐体系并非同一个,这种“并行”、“合流”也必然是阶段性的。元人广义的“乐府”观中是包含着那部分在蒙元特定时期仍然可歌的词体文学的,元人明确区分词曲的自觉意识乃萌生、形成于元代中后期。元人“乐府文学”观的建构的一个基本导向就是严雅俗之辨及其下的尊体意识,元人“乐府观”中的尊体意识最终结出的是“大元乐府”与唐诗、宋词有同等文学史地位的“鼎足论”。  相似文献   
157.
农民权益得失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英  田光 《学术交流》2007,(4):111-11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对城市化涉及的核心群体——农民权益的“得”与“失”是不容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城市化中,农民总体上属于弱势群体,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其“失”甚至可能更重于“得”。城市化的社会经济特点、强势群体的掠夺以及政府利益介入、农民自身的缺失等都有可能成为农民权益“失”的原因。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与农民受益的一致性,并通过立法规范土地利益的分配制度,进而提高农村的聚集效应、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等是城市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8.
高萍 《唐都学刊》2002,18(1):39-41
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视角模式看 ,《史记》在总体上采用全知视角 ,局部采用限知视角丰富叙事层面 ;而以“太史公曰”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不仅开创了“叙中夹评”的传统 ,而且开创了“多元视角”的叙事观念  相似文献   
159.
论中国近代的自强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的自强精神源于古代但又不尽同于古代,它不仅是伦理道德观念,更主要是政治观念,所谋求的乃是国家、民族之强.中国近代的民族自强是通过"师夷"的手段和社会变革的途径来实现的,又是同民族精神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0.
陕西工业的发展、变化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紧密相关.在"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强力度的直接投资,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扩张,使陕西工业"跳跃"式地进入现代工业化的行列.与此同时,以现代国防工业为主体的陕西工业经济结构日益完善.但是,陕西工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因此,存在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正视.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确立,陕西工业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又一次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