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19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0篇 |
民族学 | 35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522篇 |
理论方法论 | 107篇 |
综合类 | 2921篇 |
社会学 | 184篇 |
统计学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88篇 |
2013年 | 210篇 |
2012年 | 249篇 |
2011年 | 262篇 |
2010年 | 226篇 |
2009年 | 254篇 |
2008年 | 250篇 |
2007年 | 298篇 |
2006年 | 291篇 |
2005年 | 276篇 |
2004年 | 251篇 |
2003年 | 246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168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史万兵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6):67-70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而言,我国的课堂社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及其教学组织、学生及其家长的现状、课程安排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得以存在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我国现实的教育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2.
杨林夕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5):120-126
唐前乐舞诗最多的是梁朝,为唐代乐舞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但与唐朝尤其是中唐乐舞诗相较,梁朝乐舞诗在描写对象、功能和写作目的三个方面与唐代均有较大的差异:即从梁朝乐舞诗的单纯描摹舞姿舞容的咏舞女变为唐朝的注重乐舞效果的赞舞艺,从梁朝的审美娱乐功能发展为唐朝的陶情、悟道、政治教化等多重功能,从描摹外物到抒情言志。实际上表现了两者一为娱乐一为礼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3.
刘倩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
消费概念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分化,承载了物的消耗、社会交流体系,人与自 然的物质变换三个层次的内涵,形成了消费概念的三维立面.由此理论基石出发,本文解析了广 义和狭义可持续消费的内涵与形成机制,并主张从广义效率出发实现广义可持续消费;从需求结构、 消费结构优化和激励可持续消费行为入手,破解抑制消费物质规模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4.
唐元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4-49
因为文献传承的不一致与家法的分立,汉代经学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对同一部经典的不同解读。故而官方政权和学术领域,都有了统一异义的需求。许慎、郑玄两位大家又对五经异义展开论辩,并形成了《五经异义》、《驳许慎五经异义》两部文献。此外郑玄又有关于六经大义的综合性立论著作《六艺论》。这三部书是东汉时期五经总义类著作的重要文献,对了解这一种重要的经学著作的体例和东汉经学由专经向贯通的发展趋向,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5.
当代通俗音乐的社会文化内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锄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3):164-166
当前的通俗音乐是新时期流行文化中最活跃的一种,是以高科技的大众传媒为依托,以人才、智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特征,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按照市场规则批量生产,集中满足人们感性娱乐的文化形态,其文化内涵也大多是非主流的,造成了新的文化矛盾和冲突.在市场规则和经济效益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历史地看待审美标准,平衡地对待通俗音乐带来的精神与物质导致新的人性冲突和裂变,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156.
贾秀利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0):9-11
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培养个性心理,与学生合作教学,活跃大学生课堂气氛;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学会”变“会学”,激发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7.
郭迎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70-73,82
我国的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并与古典诗歌的发展密切相关。诗歌与音乐可以互为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的鼎盛时期,产生了众多的赏乐诗创作诗人和优秀赏乐诗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代赏乐诗的创作即着重于把握音乐的内在精神,通过通感的移情作用把音乐内容表现为连续意象的叠加,使得作用于笔端的文学语言与音乐的颐情功能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8.
李晓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56-60
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既不否认音乐具有本质,也不否认音乐具有内容,只是其对音乐本质和内容的认识与先前的主流观念有所区别。因此,将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看作伽茨所谓“自律论”音乐美学的看法是不妥当的。在“反本质主义”甚嚣尘上的理论背景中,汉斯立克所确立的音乐美学观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美学理论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9.
中国瑶族布努支系主要聚居于广西的都安、大化及巴马三个县份境内 ,依山而存 ,文化独特 ,其创世古歌《密洛陀》是此支系独特文化的载体 :有对女神崇拜、图腾信仰、宇宙万物观、众多的大神、工神、民族的迁徙等等 ,构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长河 ,是一支悠长的、古老的歌 ,从中可窥视布努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0.
佘德余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4):48-51
本文针对当前出版的几部有影响的《中国文学史》将元散曲置于元杂剧章节后,又无视散曲、杂剧的音乐特征及其知识的做法,有意在教学中将元散曲移置元杂剧前,使其前后相承,并对其音乐属性——宫调曲牌、声韵等有关知识作了简明比较介绍,从而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了散曲性质,又使杂剧提前介入曲学知识,收到省时简明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