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55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1640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9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4 毫秒
71.
This paper examines an ideology of standard 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 of English loan words in South Korea through the lens of Korean vowel harmony. I focus specifically on the alternation between an older Japanese‐style ‘a’[a] and a newer Korean‐style ‘?’[?] for the mapping of mid‐vowels from English to Korean. The opposition between ‘a’ and ‘?’ also figures into the dichotomy of vowel classes between ‘yang’ or ‘light’ vowels and ‘yin’ or ‘dark’ vowels in Korean vowel harmony. This opposition is pervasive in Korean's rich stock of denotationally iconic words (e.g. onomatopoeia), where ablaut between vowel classes produces semantic and pragmatic contrasts. I suggest that this latter structure of phonological opposition has an influence on speakers’ perceptions of vowel difference and associated values in English loan words, despite an overarching ideology of standard pronunciation that is based on assumptions about phonetic fidelity. ? ??? ?? ???? ?? ?? ? ??? ? ?????? ????? ?? ??? ???? ????. ??, ?? ???? ‘?’[a]? ‘?’[?]? ??(mapping)?? ?? ??? ??. ??? ?? ????? ‘?’? ?? ?? ??? ? ?????? ???? ???? ??(正音)?? ?????? ??. ?? ‘?’? ????? ???, ??? ???? ??? ????? ?(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orean]  相似文献   
72.
选取日本和韩国留学生各80人作为被试,选定白、红、黄、蓝、紫和粉红6个基本颜色词,制成颜色词的自由联想问卷;采用自由联想和跨文化比较等方法,比较日韩留学生对这些颜色词的联想在具体、抽象及情绪维度上的差异,有助于认识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3.
汉语和汉字的互动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汉字的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类型:文字与音节、语素对应,形音义一体,结构立体化。汉字适应并参与了汉语的演变:不断调整字音和字形以适应意义的扩展,形成单音的核心词和开放的多音词的巧妙配合,字义虚化生成语法模式。在汉语发展历史上,汉字为贯通古今南北、保持汉语的统一,传承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汉语和汉字缔造的"单音节""非形态"的特征值得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74.
成玮 《阴山学刊》2009,22(2):43-46
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重构两宋(尤其是南宋)政坛面貌,旁征博引,新见迭出,深得学界好评。然而通读全书,作者对若干史料的运用,似不无令人生疑之处。书中史料处理的疑点。主要可分为:字词含义、语段脉络、史料性质、推论程序四类。  相似文献   
75.
刘彩霞 《阴山学刊》2009,22(4):46-49
“乌”族词的形成源于乌鸦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又蕴含了汉民族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乌”族词可以分为形象词语和象征词语两部分。形象词语又以视觉形象居多。象征词语包括借物征取义和借谐音取义两类。  相似文献   
76.
王凤仙 《齐鲁学刊》2012,(5):141-144
《多余的话》是文人瞿秋白面对死亡考量自己短暂一生的荒诞体验书写。瞿秋白站在死亡的边缘,终于从"沉沦"中解放,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发现了自己的荒诞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左右,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对立,真实自我与社会身份的疏离,失去了精神故乡的流浪,与现象生活的隔膜,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瞿秋白的荒诞感。《多余的话》超越了阶级、政党和各种"名目",是文人瞿秋白源于生命存在的自由言说。  相似文献   
77.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英汉数字文化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与特色。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汉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差异窥之一斑。  相似文献   
78.
要把中国文化特有事物翻译成英语,必然会出现很多标准英语中没有的词汇与表达,而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又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际与民族文化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所以探求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国英语,已被广大学者认可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推广中国英语中的汉语拼音音译词,既可以宣传汉语,增强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又有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还能增添新的英语词汇,丰富扩大英语的表意功能。因此,翻译负载汉语文化的部分词汇表达直接采用相应的中国英语的音译词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9.
《汉语新词新语年编2003-2005》一书面世后,陶炼先生发表了《编年本〈汉语新词语〉系列词典部分词目的著录年代》,全文使用《人民日报》报刊检索作为研究新词词目年代的唯一方法。此种方法作为词目搜索范围过于狭窄,为了比较准确查找新词出现的相关年代,应当扩大搜索范围:除使用《人民日报》外,智能查找新词出现年代的方法还可使用人民网等在线报刊网站,利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网页查找也是可行的方法。新词词目的年代断定在实践中是非常复杂且易出纰漏的,新词词典词目年代的断定不能保证完全准确。  相似文献   
80.
表示“两人或两人以上合力举物”义,现代普通话用“抬”,方言中还有“扛”和“舁”,历史上这些词之间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从东汉起“舁”一直是通语中的主导词,直到明代被“抬”所取代;与“舁”基本同期出现的“扛”,历史上很可能是一个南方方言词,元以来也曾北上过,只是清以后逐渐从北方撤出;“抬”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逐渐成为新的通语主导词,“抬”很可能起源于江淮官话,然后往北往南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