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34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830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钟锦 《河北学刊》2003,23(3):127-130
本文通过与辛弃疾、陈维崧词作的对比 ,指出苏轼词作的超旷风格主要由道家 (庄子 )哲学精神的影响所造成 ;此种精神即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美之分析”中所分析的“美”。并且结合苏词 ,阐释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之特质以及美善二者之关系。此种阐释对苏轼词风的深入了解有所助益 ,同时也可以澄清常州词派词学理论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2.
丁为祥 《文史哲》2007,(6):114-121
在中国哲学中,告子一直以"生之谓性"著称于世。这一观点,一方面依赖其逆向溯源的探索路径,另一方面则是主客对待的认知方式作用的结果。在这一基础上,"生之谓性"与"食色,性也"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论。孟子则始终坚持超越的维度,并以主体体认的方式把握人性——此分歧、争论之所以形成。在中国人性论的发展史中,虽然历代儒家都以继承孔孟自居,实际却主要继承了告子的观点;而由"生之谓性"所表现的真、善两属以及其无善无恶而又可善可恶的人性发展观所蕴含的善之根源究竟何在的问题,就是告子"生之谓性"给我们所提出的最深刻也最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83.
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要求整合图书馆等教育资源,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整合图书馆等教育资源,整合图书馆资源是高校图书馆职能的基本要求,图书馆要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整合服务体系、整合服务思想等多种方法和途径,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类资源,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84.
新时代美好生活是人们基于自由自觉的生存实践所产生的一种总体上幸福的主观体验和积极评价。它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生活、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生活、人民享有优秀文化的生活、人民享有公平正义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它的生成是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实现发展理念的时代升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社会治理模式和公正机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85.
网络行为是人在智能时代的普遍行为方式,网络伦理是使网络行为文明化的道德规范。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之间既相关联又区别很大,这使得网络行为所面临的伦理问题既新颖又复杂。从网络行为中所包含的基于元伦理的善恶难辨,到基于效果论和义务论的原则悖反,再到基于道德主体不同的角色冲突,都是网络行为道德评价中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建构网络伦理、导引网络文明行为而需要加以深入探讨并寻求基本共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6.
郝延军 《唐都学刊》2004,20(5):126-129
政治权威资源包括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政治权威的政治整合能力和政治权威的自身素质三个主要方面。清末宪政改革的目的是想通过改革以挽回因内外危机的挑战而不断流失的权威资源,但囿于自身的素质,没有能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整合,从而使其权威的合法性不断流失。  相似文献   
87.
中华道统思想源远流长,但真正建立起“道统”论的,则是唐代韩愈。韩愈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对外来佛教文化及本土道教文化的挑战,以弘扬儒家圣人之道即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为己任,正式提出了儒家道统思想。经韩愈倡道统、批佛老、兴儒学的努力,使儒学再度复兴,并在宋末以后占据了社会文化的主导地位。韩愈的道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在奴录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的时期 ,政治冲突频繁发生。针对政治冲突老子提出了整合的方案 ,尽管其观点并没有上升到政治冲突理论的层次 ,但却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中 ,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9.
魏福林 《江右论坛》2007,8(3):38-40
objective test has only one correct answer, while subjective test has a range of possible answers. Because of this feature, reliability will not be difficult to achieve in the marking of the objective item, while the marking of the subjective items is reliable. On the whole, a good test must contain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est items.  相似文献   
90.
数学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开设最普遍、时间最长的学科,唯有其本国的语言文学课程可以与之相比,其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数学在学生的道德情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上,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