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21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6篇
人口学   92篇
丛书文集   659篇
理论方法论   197篇
综合类   4331篇
社会学   289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在文献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制度环境、核心能力与企业成长战略选择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然后,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2007-2014年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区域,民营企业倾向于构建"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进而倾向于选择"做强"的区域多元化战略;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民营企业更多倾向于构建"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进而会选择"做大"的产品多元化战略。上述发现为企业成长与多元化战略理论补充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2.
推动残疾人成功创业已成为各国促进残疾人就业率提升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创业成功并非易事,残疾人创业所面临的信息沟通不畅、信任环境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创业的成功率。本文通过构建相关变量的有调节效应的回归模型,深入探讨了影响残疾人创业的情景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残疾人创业团队的外部信任环境重构和创业团队自信心的建立对创业成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3.
基于网络环境的服务发展与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下服务特征基础上,探讨了其对服务科学与创新管理研究的影响。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服务快速增长的需求,本文提炼了服务科学研究的三类基本科学问题,包括服务价值的内涵与度量,服务资源的要素及其价值生成,和服务关系的界定与形成问题;提出了服务与创新管理的四个重要研究领域,即:服务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服务资源要素的组织与协调,服务的关联与融合和社会服务运作管理问题。在四个重要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分析中,论文以一个异质数据服务资源的组织与融合为例,描述了服务资源组织与协调的一个具体问题,说明了已有研究方法解决该问题的困难,和未来该问题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另以平台服务中基于价值和关系的服务定价问题为例,说明服务关联与融合研究的挑战及其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4.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这对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改善阅读环境、改进服务方法、提高从业者素质和技能三个方面对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5.
近年来,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的流入给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和民众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我国在阻止电子废弃物流入的相关法律规制与监管上存在漏洞,且经济发展战略不合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法律和经济方面的双重落差导致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流入屡禁不止,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分析国外电子废弃物涌入我国之现状与原因,并从法律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思路、经济发展战略、国内管理和国际合作5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6.
We describe a public good experiment, a type of economic experiment commonly used to examine feelings of prosociality—that is, behaviour which is positive, helpful and intended to promote social acceptance and friendship—and community cohesion, carried out in Rwanda. Contribution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are affected by the local intensity of the 1994 genocide, with more generous contributions being made in areas where violence was greater. This supports earlier research indicating that conflict experience leads to greater prosociality. However, we also find that people who have not, themselves, been targets of violence give lower contributions than people who have. The considerable group‐related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behaviour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country's policies to deal with social cohesion.  相似文献   
127.
大学教学督导古之就有。这一制度不仅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弥足珍贵的助力和推力,同时也已经织入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之中,成为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督导,作为高校智能高、学问深、经验丰的一支优秀团队,除具有督导课堂内外教学工作职能外,还应具有督促、指导学生读书成才的第二职能,以此发挥教学督导的更大潜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8.
阅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前阅读的重要性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阅读活动,然而,如何在学前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方法,为他们进入学校后开展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我们积极地开展了以培养幼儿快乐的阅读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探索,旨在通过为幼儿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快乐开展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29.
21世纪大学生心理压力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有 3种 :大学生活的压力、个人成长的压力和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大学生活的压力包括适应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和集体生活的压力 ;个人成长的压力包括人际成长的压力、自我完善的压力、与性和爱情有关的成长压力 ;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包括就业的压力、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压力和经济压力。指出进行压力处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0.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various issues that frame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measures of the subjective work environment. It begins by questioning the role of the work environment in determining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explor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by which that environment might exert its influence. It concludes that one of the important final common pathways is psycho-physiological in nature, and is rooted in individual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and the experience of stress. Important for this model are the concepts of mediation and moderati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ubjective work environment has often been idiosyncratic to the study in hand, and there are few well-established measures in common use. It is argued that researchers should be careful when deciding not to use established measures and effectively ‘invent’ their own. In developing new measures, decisions have to be made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the measure along with its ‘granularity’ and complexity. It is also argued that it is important that researchers should follow good psychometric pract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ose measures. Suggestions for ‘goo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issue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triangulation in the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paper ends by reviewing the recommendations mad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measures of the subjective work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