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7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9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66篇 |
理论方法论 | 20篇 |
综合类 | 759篇 |
社会学 | 13篇 |
统计学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资源替代领域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有文献的研究规律与研究特点、存在问题与不足。根据分析成果,提出基于综合生产能力的粮食生产资源替代机制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2.
基于系统论的中心城市粮食安全保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心城市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特殊性,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以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加工体系、粮食流通体系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依托的中心城市粮食安全保障模式。并提出了中心城市粮食安全保障模式运行的基本思路,希望能够对中心城市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3.
景晓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3):88-91
外语写作的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文章内容的构思和用目的语表达所构思内容的能力。通过对学生作文的分析、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课堂辩论如何影响学生的写作。指出通过课堂辩论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从而直接作用于外语写作,实验证明学生在文章内容和语言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4.
粮食物流体系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一环,加快推进其现代化建设将有力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基于对现阶段中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全面调研,详细分析了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并提出推进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的策略。第一,提升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系统化水平,增强粮食流通能力;第二,加快粮食流通立法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打破要素流通制约;第三,提高粮食物流设施建设专业化水平,提升物流体系效能;第四,积极开展粮食物流体系信息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第五,统筹各地并优化资金配置,推进项目整体布局;第六,构建粮食流通“双循环”格局,培育国际化大粮商。 相似文献
115.
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永续盘存法和最新的数据测算中国31个省份1980年~2005年的建筑和设备资本存量,而后 结合各省的GDP数据测得中国各省份1981年~2005年的资本边际产出比。从计算结果看,东部 省份资本积累已经相对饱和且在2001年前后开始出现资本边际产出递减的情况;中部省份资 本存量水平适中;西部省份资本积累还不足,应继续加大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116.
农业技术进步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本文试图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影响的数量关系,首先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再分析农业总产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出农业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旨在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7.
118.
南宁市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南宁市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和生产函数,分析了1997-2003年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作出关联因子排序:粮食单产>耕地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施用量,表明粮食单产、耕地面积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的影响最大,从投入角度分析粮食总产与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关联度大;基于生产函数的贡献率分析表明:化肥施用量、农业科技进步、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劳动力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08%、27.62%、12.12%、10.78%、8.91%、0.49%,说明7年来粮食增长主要依靠化肥投入、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增加作用微小。 相似文献
119.
粮食种植户生产环节外包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粮食种植户生产环节外包选择行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河南和山西两省小麦主产区2015年631户小麦种植户的第一手调查数据,采用Ivprobit模型分析验证资本密集环节和劳动密集环节的外包行为影响因素,以及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内部影响关系。研究得出:粮食种植仍以小规模农户为主。资本密集环节外包的比例较高,尤其是机械替代性较强的耕地、播种和收割环节。劳动密集环节外包的比例较低。资本要素对粮食生产的纵向分工和规模化种植有重要的影响。劳动要素对种植户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和种植业的兼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满足多种农业生产主体的不同需求。鼓励外包服务主体对烘干设施的购置,建设有效外包服务的供需市场。鼓励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同时提高专业种植户的农业生产技能。 相似文献
120.
李国祥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4):14-23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是政府及其市场主体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的作用机制.改革开放前,政府影响力在我国粮食价格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迁以不断调适政府对粮食价格水平决定的影响力为主线,经历了从政府直接控制价格水平到间接影响价格水平形成的转折.总体而言,在粮食供求关系偏紧时,往往通过政府强势的价格影响力来实现粮食增产,而当粮食供求关系偏松时,政府强势影响价格的弊端就会累积性呈现.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及其调整来看,我国一直没有找到粮食供求关系偏松状况下有效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未来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而不是放任粮食市场自发形成价格,否则我国粮食市场过度波动难以避免,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难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