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72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孙书杰 《殷都学刊》2011,(4):102-106
《论语》中的"而"绝大多数是连词。作为连词"而",最基本的语法功能是连接两项述语成分。"而"字所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具有多种语义关系,这些语义关系是由上下文决定的,不是"而"来承担的。  相似文献   
132.
说"诸"     
尹世英 《河北学刊》2007,27(2):214-218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后面的“诸”通常被解释为“之于”的合音词,我们通过对先秦典籍中“诸”的使用以及语言学典籍对“诸”的解释的调查,结合现代语言学合音词、韵律句法、语法和词汇的关系等语言理论,对动词后“诸”是“之于”的合音词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古代汉语中“诸”的词汇意义很虚,作为虚词,它的主要语法功能是联结动词和它后面的连带成分,使前后两部分密合成一个整体,使动词的动作有所归属;在现代汉语中,随着汉语和汉字的发展,动词后的“诸”演变成一个意义更虚的词,它和“之”的最大差别是文言色彩更浓一些,使句子在能够完整表意之外,在节律上更趋向完美和流畅。  相似文献   
133.
修饰性数词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种词,它跟汉民族的文化传统、社会风俗以及汉语的使用习惯等方面原因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的发展过程和汉语的发展过程迥然不同,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它的文化内涵,找出它的内在规律,使译文生动有力,灵活再现。  相似文献   
134.
定位短语是从分布位置上划分出来的短语类型,本文根据前置/后置这条标准探讨了一类形名短语的类型及语法特征。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这类定位短语是有标志的短语,“多”是其典型标志。  相似文献   
135.
以英语和汉语为语料,从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的角度讨论核心句数范畴词语合格搭配的限制条件。作为综合语,英语核心句的组合在形态上接受数范畴对词语搭配的制约;汉语属分析型语言,无形态标志,词语搭配的限制主要表现为语义蕴涵。语法意义是综合语的必要条件,而词汇意义是所有语言遵循搭配规则。  相似文献   
136.
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是东北方言中的一大特点。本文试从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分析三方面来具体论述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7.
汉语短时体、尝试体的语法表现形式以秦岭-淮河线为界,秦淮线以北的方言主要用“VV”式动词重叠兼表短时体和尝试体,秦淮线以南的方言主要用“V (一)下(子)”表短时体,用“V (V/补/宾)看(看)”表尝试体,秦淮线一带的方言可以兼用两套语法形式,过渡性明显。南部壮侗、苗瑶和藏缅语族诸语言的表现与南方汉语一致,与北方汉语相对立。北方话VV式的形成是佛典、禅宗语录的影响与北方汉语阿尔泰化两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8.
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是国内外语法书刊上经常出现的关于动词语法教学的论题,然而这一论题是不正确的.就英语动词的语法范畴而言,所谓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观点,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质上经不起分析,实践中容易造成种种混乱.  相似文献   
139.
从英语虚拟语气的历史看语气语法范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虚拟语气语法范畴是否存在 ,英语语法家们对之一直争论不已。有人赞成 ,也有人反对。本文拟分析英语虚拟语气的历史 ,说明虚拟语气的形式标志应该反映在动词词尾曲折变化上 ;并说明语气语法范畴的变化是语言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0.
王晖 《东方论坛》2014,(3):111-114
"都"作为副词除了表示总括的范围意义外,还可以表示强调的语气。它并不兼表"已经"的语法意义。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都……了"含有的"已经"义不是"都"带来的,而是"了"负载的。"都"的语气意义不宜用"甚至"解释,而是强调说话者主观上认为某种情况超过应有的或一般的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