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4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272篇 |
社会学 | 4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反映了人类思维的隐喻性。隐喻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对语法隐喻,人们有多种研究和界定方法。由韩礼德的语法隐喻观可以推出,语法隐喻是这种概念域之间的映合在句法结构上的不一致性体现。意义渗透到语法结构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语法隐喻体现了语义和语法关系之间的转化。把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结合起来能更好地理解语法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322.
杨晓燕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281-283
语法隐喻理论为现代隐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根据语法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隐喻理论,探讨了概念语法隐喻对认知理解的影响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23.
何中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10-17
自1976年Halliday首次提出"语法隐喻"概念以来,语法隐喻成为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但是,现有的研究没有很好地解决语法隐喻的发展、分类、产生机制及其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语法隐喻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分类应当采用语言功能和语言层次结合的综合模式。语法隐喻的产生机制是小句表征方式之间或内部的映射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语法隐喻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是相同的语言现象,它们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24.
韩兆霞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66-69
在汉英翻译中,人们很注重对实词的处理,而易于忽视虚词。确实,在对内容的陈述,对形象个别或整体的展现上,实词的语法作用不可低估;而这并不是说那些虚词就不重要或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不计。事实上,某些虚词在文中的作用不可不注意,它可以活跃实词,使篇章生动。从虚词着手,以文言和白话虚词为例,强调虚词在翻译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省略和跨越的地位,讨论了翻译中虚词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25.
《庄子》“X+然”类形容词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斐哲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91-93
<庄子>中"X+然"类形容词是由单音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或叠音词加上词尾"然"构成的.它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合成偏正结构,在句中充当谓语、状语、句首修饰语和外位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326.
隐喻·语法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语法隐喻观的性质、认知机制及其与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它们之间这种继承与发展、因袭与创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语法隐喻的隐喻学地位。 相似文献
327.
当代隐喻理论已不再局限于修辞学或文体学的传统,而把隐喻看作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工具。雅式句、名词化是语法隐喻在科技语体中应用的结果。语法隐喻是一个使语义具体化的过程,是科技英语写作和翻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