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37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95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1008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很不理想,其中重要问题是学生们对此门课程缺少兴趣.为了实现"现代汉语”课兴趣教学,我们在实践中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转变学生的"无所谓”错误认识;二是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的"大有用”;三是全面改革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意思”.  相似文献   
162.
尽管备受时人和后世诟病,但降清汉族知识人凭借其丰富的儒家知识和治国经验,无论是在追剿李自成农民军残余方面、打击南明政权方面,还是在清初镇压地方社会叛乱,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军事谋略作用。肯定他们的客观作用,对于准确把握明末清初的形势及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具有重要意义。在参与方式上,他们或出谋划策,或直接投身战斗之中,从而为清初的社会稳定,政权巩固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3.
中国是以华夏族为核心,逐渐发展成的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不断融合、同化和汇聚,发展成为当今的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56个成员之一,她和各族人民一道,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本文着重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来阐述历史上侗族对丰富中华文化宝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4.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应当是多层次的。生产要素的共同努力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劳动创造价值增加了新的内涵;财产权利是收入分配的前提条件和经济依据。  相似文献   
165.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实现,多党合作的现代 政党政治模式的成功确立,强大的中央政府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国家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6.
元和文学堪称唐代文学的第二个高峰.表现在诗歌领域,其时形成了一股现实主义创作潮流,涌现出讽谕诗派作家群.讽谕诗派作品的儒学指向主要体现在维护大一统政权、民本思想、深沉的忧患意识、贯彻儒家之"诗教"等层面.该诗派继承并发展了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开创了浅切平易诗风一派,提高了古典诗歌之叙事艺术及促进文学大势由"雅化"向"俗化"嬗递,在文学史上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7.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而我国现在的学生提问能力都较差。本文对学生缺乏提出问题能力的原因及怎样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8.
邓小平的地缘战略理论以宽阔的世界眼光和务实的创新精神努力改善和运用周边环境,围绕双边焦点和热点问题处理大国关系,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统揽全局,为中国赢得有利的安全环境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9.
中国共产党关于干部管理的理论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位领导人分别立足于不同时代 ,针对发生在中国的不同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时它又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一脉相承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0.
坚持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重庆为例,分析了最终消费与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贡献,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优化消费政策组合等扩大扩大内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