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1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99篇
民族学   38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477篇
理论方法论   144篇
综合类   2714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当代中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的同时,正遭受到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当前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既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伦理道德问题,也是我国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积极吸收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理念、珍爱生命的生态人文精神、物人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等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关于人类来自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具有相互影响与和谐统一关系的思想,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社会延续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的论述,关于人既属于自然界又是自然界长期演进的产物、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绝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观点,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当代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积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引,吸收借鉴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积极成分,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中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路径,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倡导生态环境民主、提高民众参与意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合力;三是提升政府生态服务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四是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本前提;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学习,为共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创造重要条件,真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82.
分析了安徽省退耕还林的绩效和后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退耕还林对安徽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国家和农户目标的差异以及挤出效应的存在,应加大公共支出、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不断完善激励措施,进一步巩固安徽省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83.
绿色壁垒对新疆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壁垒又称"环保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包括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制定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等。由于绿色壁垒制度的广泛实施,近几年已成为影响新疆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这一制度,借鉴外国经验,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是新疆应对绿色壁垒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4.
论社会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我们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经济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精神动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持续保证.  相似文献   
8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6.
“三关爱”与建设计划生育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市人口计生委率先提出的人性关爱、人情关爱和人文关爱,即“三关爱”理念,体现了一种自外而内、从下到上的追求,勾画出了计划生育文明的思路框架。人性关爱体现了权利本位的思想,尊重群众,理解群众。人情关爱体现了服务本位的思想。人文关爱体现了文化本位的思想。“三关爱”化解矛盾、创造和谐、促进发展。“三关爱”对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体现了管理型计划生育向服务型计划生育的历史转轨,重民权、合民情、贴民心,构成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提升人口计生工作质量的新动力,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值得关注的重要导向。  相似文献   
87.
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朝聘会盟、应对酬酢每每赋诗以言其志。与它国相比鲁人赋诗最多,他们把赋诗作为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交流手段,其用诗方法更加成熟。赋诗是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鲁人赋诗的昌盛昭示着其礼乐文化的发达程度,“周礼尽在鲁矣”同时又是鲁人赋诗兴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8.
东亚三国近代文化选择与成因考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东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而形成的近代东亚文化选择模式,在中国表现为“中体西用”;在朝鲜与日本分别表现为“东道西器”和“和魂洋才”。东亚三国近代文化虽说在形式上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因三国社会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上的差异,使三国近代文化在对传统的反思及西学分量等内容上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9.
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史的不同认识入手,重新探讨了宋朝历史,并阐述了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以及现在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张邦炜将宋朝放到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对其与前后朝代予以对比,进行了科学定位;胡昭曦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宋朝的社会变革入手,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定位;何忠礼则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成就等三方面专门对南宋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一致认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0.
法国作家艾克絮佩里的《小王子》成为半个多世纪畅销书,其成功首先在于文体上大胆创新,颠覆了童话创作的传统,变写给儿童的童话为写给成人的童话;其次是它的两个思想内涵:一方面超前地批判了当时西方刚刚萌芽的现代文明病;一方面在古老而永恒的爱情主题中,倡导了新的生活艺术。作者是以赤子和童子的诚挚与清纯之心构建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