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99篇
民族学   2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08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2098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试论企业绿色营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顺应这一潮流 ,绿色营销必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新思维。为此 ,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力的措施 ,积极推行绿色营销。  相似文献   
102.
学科的内涵建设与学位授权点申报是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两项重要内容,是学校增强办学实力与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在学校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文章阐述了学科内涵建设与学位授权点申报的关系,并从宏观管理角度阐述了开展学科内涵建设及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应坚持的主要原则,通过建设促进申报,通过申报促进建设,使二者步入良性互动发展轨道,最终使学科建设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野草》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本。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索,但依然有许多问题待进一步研究。《秋夜》是《野草》的第一篇,对我们从诗学和思想内涵的角度理解《野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秋夜》是鲁迅审美创造活动的呈现,它是作者心物交融的产物。"心""物"之间呈现出动态互动关系,它表现出一个有规律性的交替变化,这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内在节奏。这一节奏由三个节拍构成,每个节拍构成如下:物→心→物→心→物。就其思想内涵而言,是鲁迅对未来想象的消极乃至绝望;整个诗篇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和复调性。  相似文献   
104.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对环境、生态和能源有效利用的日益关注,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文章描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即绿色设计、绿色材料选择、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包装、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分析其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介绍了发达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经验和具体做法,为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借鉴。最后,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5.
语言是交际工具。英语是学习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国际交往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及自身文化程度高低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证明中西方文化有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英语词语运用等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涉及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也包括自然环境和生存的外部条件。因此,增加学生对文化概念的广泛理解和掌握,并通过文化导入,对文化内容作必要的取舍,才能揭示英语词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6.
在19世纪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中,除了存在世俗人道主义外,还存在基督教人道主义精神,即以上帝的名义对人类进行关爱.而基督教人道主义又包括伦理建构和神性启示两种内涵.其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以上帝的名义关怀人,以促进道德完善为己任.而区别在于前者只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而后者所体现的爱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伦理学建构,而是源于人悲剧性处境的先验设定和人有限性的体现的一种神性启示,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具有生存价值论意义的人性提升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7.
私法自治是民法的基本精神,而其实现工具则是法律行为。大陆法系传统民法理论认为,法律行为是一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发生莱种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其本身不包含是否合法的判断。《民法通则》对其内涵进行了改造:将法律行为定性为合法行为,并在“法律行为”之前冠以“民事”二字。《民法通则》对法律行为内涵如此改造的原因有二:一是对法律行为内涵的误读,二是对该法颁布前法律行为这一概念频遭滥用现象的妥协。这种改造一方面导致法律交往的困难,另一方面造成了法律行为属性的混乱。但无须回归传统,只需参照《合同法》的规定对民事行为的外延进行统合就可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08.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概念,也是总的要求。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抓好交通、通讯建设和农村教育及医疗事业,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集约化进程;二要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转移支付水平,增强反哺力度;三要提高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意识,并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精神,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09.
自"五四"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样态,进而制约甚至决定着其发展流变的走向,在婚恋文学中表现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0.
街旁绿地是城镇空间中可供民众游憩、观赏、健身、幽会的边角小空地,由于其微小且零散依附于主要建筑环境与交通流线之间,极易被忽略、侵蚀或转换成其他商用价值较大的功能空间。通过实地踏勘、观察体验、问卷调查及专题访谈等综合实证调查,分析总结民众对舟山浦西街边绿地公园的使用现状及期望,提出街旁绿地景观环境的优化策略,以期创造一个民众喜爱的城镇景观生态不可或缺的人性化场所,为城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