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6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管理学   291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1482篇
理论方法论   427篇
综合类   9325篇
社会学   363篇
统计学   19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572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793篇
  2007年   889篇
  2006年   964篇
  2005年   865篇
  2004年   856篇
  2003年   784篇
  2002年   637篇
  2001年   547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This paper examines union grievances dealing with the body, appearance and demeanour fought by the Canadian Air Line Flight Attendants Association, on behalf of its female and male members over a 30‐year period. Taking a historical, materialist‐feminist approach, we examine how workers used the grievance system to resist regulations they believed contradicted their right to dignified labour. We ask how and why bodily regulation differed for men and women, and how this changed over time, as the union merged its male and female job occupations. Using arbitrated grievances, union records and discussion of these issues in the mass media, we show how both feminism and service union activism encouraged flight attendant resistance to airlines’ efforts to regulate the appropriate body and attire for male and female workers. The use of labour law offered workers some respite from regulation, but did not facilitate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power of management to ‘dress’ its workers.  相似文献   
122.
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西方法治思想,经过近代的发展,形成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这两种主要法治制度模式,而其中美国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代表。在法治环境下西方国家的法治措施是对德治的一种重要补充,于我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3.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技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借鉴这一理论,有利于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和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4.
商业登记是创设、变更、终止商事主体人格的法律事实 ,其性质应按私法的规律运作 ,以促进社会秩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5.
在权法之争问题上,中国人存在二元的思维模式。中国法律传统中“政道”理论的缺失和宗法伦理的过度渗透都影响了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目前,我们对权力问题的学理研究与法律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6.
法律信仰:法治国家之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桂祥 《齐鲁学刊》2005,36(2):140-144
法律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物质条件,法律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精神条件,二者对于法治国家而 言,乃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当前,在我国的法治化过程中,立法成绩突出,而执法效果不理想,究其 原因主要是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法律信仰的培植。要通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 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实现依法控权,强化政府信用等措施,促进法 律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7.
近代国际法与中法马江战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中法马江战役期间,法国和中国对近代国际法持有大相径庭的态度。深谙公法的法国屡屡干犯国际法,公然蔑视公法的道义与权威。与此同时,清朝却诚实而谨慎地应用国际法处理国际关系,努力恪守国际法外交、战时条例。近代国际法在马江战役期间中法双方的不同应用和对待,彰显了国际法背后的强权殖民行为和它对弱国极其有限的维权作用。  相似文献   
128.
颜炳罡 《求是学刊》2003,30(6):41-46
近代中国,基督教强制性输入与儒家士绅的顽强抵制,衍生出中西两大文化"法"与"理"的冲突与张力,且由这种冲突与张力引发了一个个教案并最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发生.诚然,儒家反洋教具有反抗列强文化侵略和捍卫儒教中国的双重文化意义,但由于盲目排外的"文化义和团"心态,同时也扭曲了中外文化正常交流的管道.总结这一历史教训,对于面临全球化与本土化困惑的我们,警惕强势文明文化、宗教与价值观的强制性输入和避免"文化义和团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确立"程序本位"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序本位理念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坚持以诉讼过程 ,而不是以诉讼结果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的理念。这个理念依据于程序自身的独立价值和过程本身对结果的有用性和有效性。之所以要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树立程序本位的理念 ,是因为程序法治是现代法治的核心 ,程序本位连接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且有针砭时弊之效。当前坚持程序本位理念不仅具有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 ,引进和传播程序过程、程序正义观念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强调现代程序与现代法治之间的必然联系、推进当前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0.
章林 《唐都学刊》2013,29(2):92-95
古代日本“家人”一词包含了良民与贱民两种身份.作为良民的“家人”最初主要指家族成员,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中期以后,逐渐成为侍奉平安时代贵族的随从与家臣的称谓.作为贱民的“家人”虽然在律令之外的史料中几乎没有记载,但户籍中出现的奴婢一词包含了“家人”和“奴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