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5篇
  免费   657篇
  国内免费   189篇
管理学   167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00篇
丛书文集   998篇
理论方法论   517篇
综合类   8833篇
社会学   1210篇
统计学   317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538篇
  2014年   863篇
  2013年   1797篇
  2012年   1143篇
  2011年   1106篇
  2010年   892篇
  2009年   844篇
  2008年   964篇
  2007年   1052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822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373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In this paper I present and summarize the theoretical proposals of four leading scholars of the so-called ‘relational sociology’. First of all I try to contextualize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s in the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scientific system. From this particular (and international) point of view, relational sociology seems to develop through a peculiar scientific path opened and charted by well-identified actors and competitors, their invisible colleges, their global connections, cleavages, and coalitions. Whatever the structuring of this field, it accomplishes the criticism of classical individualistic and collectivistic sociological theories, a task strongly facilita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by the increasingly powerful computing capabilities. After this brief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nd following very strictly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four scholars, I try to synthetize their theoretical designs, focusing the analysis on two scientific issu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of relational sociology: the specific ontology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methodologies used to observe it adequately. Finally, I wonder if we are facing a new sociological paradigm, already well structured and internationally established, or rather a ‘relational turn’ that probably will develop into a new ‘sociological field’ internally very differentiated and articulated.  相似文献   
992.
债券的流动性与违约风险都是影响债券溢价的重要因素,然而以往在违约风险最为突出的公司债券定价中却很少考虑两种风险相关性关系的影响,这与发达市场实证经验不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引入两种风险相关性,通过对Copula函数刻画的不同相关性结构情况下公司债券的收益率和风险变化分析,以及对中国短、中、长期公司债券市场数据的实证检验均发现,流动性与违约风险的相关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对债券利差具有显著的影响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大学英语课程正面临重大改革与转型。文章试从需求分析理论探讨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必要性。通过结合实习环节,学习者的延时需求可转换为即时需求。这种新思路旨在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重新建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培养涉海型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994.
将CNKI和Web of Science作为中外文献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法,从时间、地点、学科、研究层次、研究方向、关键词、引文等维度对国内外价值共创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目前研究的三个显著特征:研究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基础研究所占比例较大,实践、应用研究较少;价值共创的概念定义不清晰,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数量有限。  相似文献   
995.
在对社会网络和高校学习型团组织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某高校团校的网络平台为例,分析了该平台中组织成员的地位、网络的聚集性、群体的分布及成员的学习态度等,发现社交网络中学习型团组织平台中成员的角色与地位与实际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网络聚集程度高,且存在大量群体,群体成员的学习态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对待不同任务的态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96.
麻省理工学院( MIT )大脑与认知科学系的弗特勒尔等人对 37 种自然语言的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大数据分析,为人类语言中的依存距离最小化倾向提供了最新的实证依据,在科学研究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MIT 这项研究可能是迄今为止含有语言最多的依存距离研究,在普遍性的验证上较先前研究更为全面,在方法上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但其结论与看法有多处值得商榷。早在八年前,浙江大学刘海涛团队对依存距离最小化倾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推动了人们了解人类语言如何在普遍认知机制制约下形成与演化,也帮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人类的认知机制。这些研究充分体现了语言研究是一个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研究领域,是多语言、大数据技术、语言的普遍规律、认知科学充分融合的学科。这四大因素结合起来的研究将会展现当代科学研究的光芒,并将对当代语言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第5条缺乏宪法依据,该条规定将造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方略之间的冲突,且和《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第4条之间的逻辑关系混乱。《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第22条不是"根据宪法"制定出来的,其性质不能被视为对现行宪法第100条的修改或者拓展性解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中没有涉及经济特区授权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方面的内容,也没有明确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相较于其他类型法律规范的位阶关系,应该将它们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998.
在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在华东地区7个省市中的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得出:经济发展因子、教育与科技因子是阻碍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资源因子和就业因子是次要因素,而社会福利和投资因子对其发展起一定促进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竞争力提升对策: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宏观环境;推动资源合理配置,引导结构升级;依托制造业优势,寻求创新发展模式;主动接轨华东省市,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999.
从空间贫困理论的视角,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贫困发生之间的关系,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2006-2012年新疆17个边境重点贫困县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发生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地理条件对农民收入和农村贫困率有显著影响,政府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可以缓解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效应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贫困率的减低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为促进我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这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良好机遇.现阶段是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全面了解是发挥政策优势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能反映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确定和解释影响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成分因素,以对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指出政策推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异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