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25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309篇
理论方法论   462篇
综合类   2125篇
社会学   286篇
统计学   2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甲布努瑶歌文本是瑶族用壮族古壮字传抄并以北部壮语方言为主要演述语言的民间口承文献。桂西北壮汉瑶三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征为群际接触提供重要场域,也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空间基础。受接触场景中政治、交通、经济与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清末民初桂西北壮汉瑶三族的群际接触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接触情况,其群际接触的中介变量包括群体间的依存关系、群际互动、群际情绪和认知因素等,这些中介变量所凝练出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推动民族交流交融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2.
Evans  John H. 《Sociological Forum》1997,12(3):371-404
Individual moral value attitudes are typically explained by reference to social experiences as indicated by social group variables. Contrary to this view, the emergent culture wars perspective claims that two worldviews that transcend social groups are ultimately and fundamentally responsible for moral value attitudes. Although this relationship has been claimed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t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with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data. This paper contrasts the worldview and social group explanations by examin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worldviews implicated in the culture wars literature and the social groups found to be important in previous research. I find social groups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worldviews, but that worldviews also have explanatory power. I conclude with a discussion about possible clarifications of the culture wars thesis.  相似文献   
43.
We stud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oherence, comparative probabilities on an arbitrary familyE of conditional events. Given a binary relation ·, coherence conditions on · are related to de Finetti's coherent betting system: we consider their connections to the usual properties of comparative probability and to the possibility of numerical representations of ·. In this context, the numerical reference frame is that of de Finetti's coherent subjectiv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which is not introduced (as in Kolmogoroff's approach) through a ratio between probability measures.Another relevant feature of our approach is that the family & need not have any particular algebraic structure, so that the ordering can be initially given for a few conditional events of interest and then possibly extended by a step-by-step procedure, preserving coherence.  相似文献   
44.
基于模糊判断矩阵信息确定专家权重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对群组模糊判断矩阵集结过程中确定专家权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模糊判断矩阵的特征矩阵和求解群集结矩阵的最优化模型,通过矩阵之间距离度量判断信息自身逻辑一致性程度和群体相容性程度,给出一种基于专家判断信息的可信度计算其后验权重的方法,最后用算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5.
马顺道  李永建 《管理学报》2006,3(3):269-272
依据组织学习理论,对学习历史事件法进行了改进。由于企业的经验知识不完全等同于隐性知识,学习历史事件法同样不能直接应用于隐性知识的转化,为此,提出了适合隐性知识转化的改进型学习历史事件法。改进充分考虑了隐性知识的特征,并专门对隐性知识和经验知识进行了区分。同时,改进的学习历史事件法充分考虑了企业应用的可操作性,保留了量表的形式。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MIS项目开发中,对新改进的量表进行了定量解析。  相似文献   
46.
组建横向型企业集团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研究横向型企业集团的形成抉择. 在模型中,有三家企业,其中两家生 产同质产品,另一家生产相关产品. 博弈分为两个时期,在第1 时期,生产同质产品的两企业采取战 略:组建集团或不组建集团,在第2 时期,三家企业进行Cournot2Nash 竞争. 文章给出了没有集团形 成时Cournot2Nash 均衡结果,并且研究了替代系数对最优产量的影响;给出了形成集团时Cournot2 Nash 均衡结果;研究了形成横向型企业集团的抉择,并且给出了数字化分析  相似文献   
47.
一种基于区间数判断矩阵的群决策新方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针对基于区间数判断矩阵的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群决策新方法.借助于集值统计原理,构造了与区间数判断矩阵群信息等价的具有一定可靠度的确定数判断矩阵,建立了计算这类群信息集结值可靠度的模型,运用和积法对所得新判断矩阵进行处理,得到了一种简便的方案排序方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8.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制度设计,是一种用城市生活取代传统乡土社会生活的逻辑。落实在社区治理实践之中,则常见到形式各异的紧张,主要表现为移民的日常生活与制度之间产生的对立与冲突。以“制度与生活”分析框架解释,能够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紧张的原因、表现及正式制度推行的路径依赖。化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治理紧张,一方面正式制度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正视移民搬迁群体的正常诉求,及时进行自我变革;另一方面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群众要主动接受制度的规约,尽快实现由传统生活向现代生活的转变。  相似文献   
49.
基于社会身份理论,在并购情境下,领导的群体原型典型性作为领导群体身份特征的表征,对内群体下属的上向信任存在正向预测作用,即高群体原型典型性的领导更容易获得下属的上向信任。而领导的组织身份凸显性作为领导组织身份特征的表征,负向调节领导的群体原型典型性与上向信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规模和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回顾和评述现有各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全球所有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逐渐提高,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16年的28.9%,这主要源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要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持中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政策的重点是提“低”而不是限“高”,同时要防范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跌落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储蓄率偏高,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下限附近分布着规模客观的低收入者,他们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潜在来源,应是政策瞄准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